关于蝎子蜇伤该如何正确处置

时间:2023-06-14 10:51:36   热度:37.1℃   作者:网络

01 蝎子蜇伤概念

蝎蜇伤是指被蝎子尾部蜇伤,毒液注入人体所致的局部皮肤及全身中毒反应。

图片

02 蝎子的生活习性

1、蝎子的饮食:蝎子完全为肉食性,极个别种类会少量摄取植物性饲料(如会全蝎),取食无脊椎动物,如蜘蛛、蟋蟀、小蜈蚣、多种昆虫的幼虫和若虫甚至是小型壁虎。它靠触肢上的听毛或跗节毛和缝感觉器发现猎物的位置。

2、蝎子的生活习性: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潮怕干,喜暗惧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蝎子有冬眠习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惊蛰以后出蛰,11月上旬便开始慢慢入蛰冬眠,全年活动时间有6个月左右。蝎子虽是变温动物,但它们还是比较耐寒和耐热。外界环境的温度在40℃至零下5℃,蝎子均能够生存。

3、蝎子敏感化学物质:蝎子对各种强烈的气味,如油漆、汽油、煤油、沥青以及各种化学品、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强烈的回避性,可见它们的嗅觉十分灵敏,这些物质的刺激对蝎子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致死。

图片

紫外线灯下的蝎子

03 蝎子野外生存周期

蝎子在野外生长一年中可分为生长期、填充期、休眠期和复苏期。

1、生长期:从清明到白露(约150-160天),这是蝎子全年中营养生长和繁殖生长最佳时期。

2、填充期:从秋分到霜降(大约40~50天),蝎子积极贮备营养,做好入蛰前的准备。

3、休眠期:从立冬到雨水(约120~130天),蝎子的生长发育完全停顿,处于休眠蜷伏、完全不吃不喝的状态。

4、复苏期:从农历的惊蛰到清明(大约30~50天),处于休眠状态的蝎子逐渐开始苏醒出蛰活动。

04 蝎子的分类

1、分类:蝎子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种类,目前全世界蝎目共14个科174属1700多种(中国蝎生态学研究概况),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如埃及的五条纹蝎、美国南部的卡罗莱尼蝎、欧洲的意大利蝎、墨西哥蝎及苏夫斯蝎及中国的东亚钳蝎,均属世界著名的蝎子品种。我国约有10余种,如东亚钳蝎、斑蝎、藏蝎、辽克尔蝎等。主要是东亚钳蝎,属于钳蝎科,问荆属。

图片

藏  蝎

图片

沁全蝎

图片

东亚钳蝎

图片

辽克尔蝎

图片

斑蝎

2、分布: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以北方多见。东亚钳蝎在我国分布最广,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等省也有分布辽宁、黑龙江、吉林、福建、台湾等地也有少量分布。斑蝎主要分布于台湾省;藏蝎分布于西藏和四川西部;辽克尔蝎分布于中部各省和台湾省。

05 蝎子的结构

蝎子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种类的统称。蝎子的身体分为前体部、中体部和后体部三个基本部分。前体部是一块结实的头胸甲,眼便着生在这个部位,螯肢、触肢和步足也全部着生在前体部;中体部则是肥厚的“肚子”部分;而细长的“尾巴”就是后体部。

图片

蝎子的身体结构示意图,1为前体部,2为中体部,3为后体部。

06 蝎子蜇伤主要的毒素

蝎子是动物界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种类的统称。它们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螯、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后腹部)。任何蝎子都带有毒,毒性大小不同。蝎子的尾端有一根与毒腺相通的钩形毒刺,蛰人时毒液由此进入伤口。蝎毒内含毒性蛋白,主要含有多种昆虫的神经毒素和哺乳动物的神经毒素,尚有心脏毒素、溶血毒素、透明质酸及磷脂酶等,每次尾螯的排毒量约为1mg毒液。摩洛哥常见的蝎子颜色主要分为:白色、黑色、黄色,其毒性也依次增强。刺尾蝎属和粗尾蝎属蛰伤以神经肌肉毒性为主。肥尾蝎属、钳蝎属和黑尾蝎属以心血管毒性为主。

07 蝎子中毒的机制

蝎子的尾端有一根与毒腺相通的钩形毒刺,蛰人时毒液由此进入伤口。毒液中含有多种无色透明的酸性蛋白,可溶于水、乙醇或乙醚中,其主要神经毒素是蝎毒中最致命的有毒成分,具有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作用,能干扰神经轴突去极化。除此之外还含有溶血毒素、出血毒素及抗凝血素等有毒成分,能使心脏和血管收缩和导致胰腺炎、胰腺囊肿及血糖升高等。

引起临床表现的α神经毒素是由58个~76个氨基酸残基通过4个二硫键连接,作用于Na+通道、K+通道、Ca通道和蛋白酶抑制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蝎毒主要通过α—毒素和β—毒素来调节钠通道的失活与激活,从而引起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效应;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与血中儿茶酚胺增多有关。体内的血管紧张素II、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甲状腺激素等水平也均有增加,这些激素的改变引起了多种临床症状,严重者会发生心肌损伤,心血管障碍,周围循环衰竭和心源性肺水肿。起初表现为血压升高和心排增多,继而出现左室功能减低和低血压。可能的机制为儿茶酚胺介导的急性心肌炎、心肌缺血和毒素对心肌的直接作用。同时,蝎毒可引起一系列相关的炎症和过敏反应。

08 临床表现

1、严重程度;取决于蝎子的种类、蛰人时注入毒液的量有关。

2、局部症状:

主要是以溶血性毒素所致的表现为主。蜇伤多见于手和足部。蛰伤处可见有蜇伤斑点,内有毒刺钩残留,伤口局部红肿、剧痛,部分可感灼热刺痛、皮肤麻木和瘙痒。多数在数日后方可消退。严重时可蔓延至整个肢体,出现水疱、血疱,甚至坏死,伤口周围淋巴管及淋巴结肿痛发炎。

3、全身症状

主要表现为以神经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的全身中毒反应及神经肌肉症状。多发生在蜇伤1h~2h后出现畏寒、发热、头晕、头痛、畏光、流泪、流涕、流涎、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口舌麻痹和全身肌肉疼痛,并呈痉挛性麻痹,出现大汗、体温下降或升高,血压先高后低,心动过缓、脉搏细弱、烦躁、抽搐,严重者可出现呼吸麻痹至呼吸衰竭而死亡。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少数可并发胰腺炎、血糖升高、急性肾衰竭:尿量减少、蛋白尿及血尿等。

蜇伤后2h~4h内症状发展迅速者常为预后不良,若不及时救治容易发生死亡。多数的死亡原因是由于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过敏性休克等所致。

成人蜇伤后,一般不会发生生命危险。儿童被蜇伤后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常于伤后2h内可迅速出现惊厥、抽搐、昏迷, 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而中毒而亡, 死因多为严重生命中枢损害。

09 蝎子蜇伤危险程度分级

根据蝎毒血症严重程度进行临床分级,分为I级局部、II级轻度、III级中度、IV级重度:

a)I级局部:仅有局部蜇伤疼痛和红斑,无全身症状;

b)II级轻度:自主神经兴奋症状,烦躁和激动;

c)III级中度: 除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外,还伴有严重的神经肌肉兴奋症状、低血压、肺水肿、心源性休克;

d)IV级重度:出现多脏器衰竭,包括昏迷、抽搐、低灌注引起的器官损伤。

10 处理措施

1、处置原则:清除毒素、止痛消肿、抗过敏和改善循环,危重患者则需要保护脏器功能、营养支持等,及时预防破伤风。

2、局部伤口处置

2.1伤口处置如下:

a)蛰伤处若有毒刺残留应尽快取出,必要时可切开创口;

b)伤处立即予以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建议有条件时使用医用清创设备清洗创面,也可用3%氨水或5%~10%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c)伤口用碱性溶液如5%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湿敷,禁涂碘酒等刺激性药物。

2.2防止毒素扩散

可以使用火罐或者吸奶器拔出毒刺或者注射器抽吸毒刺,在伤肢近心端约2cm~3cm处用止血带结扎,力度适中,以阻断静脉回流为宜。每15min放松一次(1min~2min/次)。

2.3  减少毒素吸收

局部肿胀明显者可采用伤口周围冷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感,减少毒素的吸收和扩散。一般不要在伤口上直接用冷敷。

2.4  局部封闭

若红肿、疼痛剧烈者可用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 +糜蛋白酶4000U,混合后注射于伤口近心端的皮下或伤口周围。疼痛在数分钟内即可减轻。

2.5  中药外敷

用万金油、清凉油或者红花油涂至蜇伤部位立竿见影;大青叶+半边莲适量捣烂外敷;局部外用蛇药片,捣碎加水调成糊状后涂敷伤口周围红肿区域,每日2次,涂抹范围大于皮损2cm,不使用敷料。

3、一般治疗措施:

3.1卧床休息、蜇咬部位的清洁消毒、监测血压、心率、指末血氧饱和度基本生命体征、评估意识状态。

3.2开放静脉通路适当补液:保持全身循环容量,促进毒素排泄,保持内环境稳定。

3.3退热、镇痛、止吐、抗感染:扑热息痛、甲氧氯普胺、头孢曲松、奥美拉唑。

3.4时间点评估:蜇咬后4小时、6小时、24小时再评估,决定是否可以结束医学观察

4、全身治疗要求

4.1  严重者可注射抗蛇毒血清。

图片

4.2静脉注射利尿剂,加快毒素排出。

4.3如有肌肉痉挛,可用10%葡萄糖酸钙,缓慢静脉注射。如有抽搐,可静注地西泮。

4.4血压升高者,可选用哌唑嗪等降压药物,血压下降者可用多巴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4.5 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及急性肺水肿时,予采用强心、利尿的原则,并给予吸氧。

4.6 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辅助呼吸。

4.7动过缓时,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4.8继发淋巴结或淋巴管炎者应给予抗感染治疗。一般选用广谱抗生素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等类固醇激素增强抗炎消肿解毒的作用。

4.9抗过敏、抗休克治疗:轻者口服或肌注抗组胺、激素类药物;重者应按照T/CADERM 3008-2019的规定进行抗过敏、抗休克治疗。

5、中医治疗:口服季德胜蛇药片。中药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方予五味消毒饮加减。

季德胜药片:口服,第一次20片,以后每隔6小时续服10片,危急重症者将剂量增加10-20片并适当缩短服药间隔时间。不能口服药者,可行鼻饲法给药。外用,被毒虫咬伤后,以本品和水外搽,即可消肿止痛。

使用说明

内服本品:即取本品20片,捻碎,以温开水(如加少量酒更好)服下,以后每隔6小时续服10片,至患者蛇毒症状明显消失,即可停止服药。

引流排毒:应立即将伤口挑破,以引流排毒;若手足部被咬伤引起肿胀时,上肢者穿刺八邪穴,即四个手指指缝之间。下肢者穿刺八风穴,即四个足趾趾缝之间(针刺部位如下图所示)。以排除毒液,加速退肿。(穿刺方法:用消毒钝头粗针平刺直人2公分。)

图片

若病人并发有神志不清、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等中毒症状者,即为危急重症。应迅速送医院密切观察。并将奉品每次内服剂量增加10-20片及适当缩短服药间隔时间。必要时可配合针灸治疗及其它对症疗法。不能口服药者,可行鼻饲法给药。

如伤口因感染发生溃烂时,应配合外科治疗。

11 全蝎的药用价值

1、性味:蝎子的药用价值:《开宝本草》中曰:“味甘、辛。性平,有毒。

2、功能主治: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㖞,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的治疗。”全蝎为治风要药,具有驱风,镇惊及攻毒之功能,蝎子的药用价值主要在它的药理毒素成分。

3、制作过程:全蝎,中药名。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春末至秋初捕捉,除去泥沙,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

4、临床应用:全蝎的药用价值很高,用全蝎配成的中药处方多达100多种。全蝎是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丹、七珍丹、保安万灵丹、牵正散等30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是我国中医临床常用的动物药材。

上一篇: EuroPCR 2023丨杨振文教授:T...

下一篇: 年龄大、学历低?乡村医生的出路来了!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