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政策红利?释放发展潜能

时间:2020-07-21 16:43:0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近10年,我国医药行业格局从仿制向创新逐步转变。无论是早期加入转型行列的传统医药龙头企业,还是新涌现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都开始将触角伸向海外市场。

       当前,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已成为我国企业到海外开展临床研究的目的地,但受法规、技术和市场规模影响,在美临床研究数量占比较大。根据公开资料,我国企业最早在中美皆申报临床研究的品种是恒瑞医药的磷酸瑞格列汀,2009年即向FDA提出临床研究申请并获得批准,随后我国有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向美国FDA递交临床研究申请材料。除了数量增加,中美双报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少数公司开始尝试执掌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那么,我国企业创新药申请中美双报有哪些好处?

帮助企业获得更多利润

       中美双报能帮助产品在更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上市,增加企业研发总体收益。首先,发达国家患者接受用药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医疗保险福利相对更好、体制更完善,对创新药有更高的接受度;其次,美国市场给予药品较为宽松的定价空间,有竞争力的创新药在美国市场通常能够获得更高的定价;第三,美国创新药市场总规模全球排名第一;第四,美国法规给予药品更长时间的专利保护和市场独占期,有完善的数据保护、用途专利保护、专利链接等制度为创新药修筑市场竞争壁垒。这些都有利于新药研发企业从美国市场获得更丰厚的回报。

       借助中美双报拓展国际市场能加快创新药回报速度。当前国内创新药加入医保速度相对较慢,市场准入条件比较复杂。美国虽然不是政府提供全民医保的福利国家,但现存商业保险制度能够为60%以上人群治疗费用提供补偿,且有政府举办的社会医保作为补充,疗效确切的高价产品亦能获得医保支付,比较容易打开市场局面;同时,美国临床医生对于新产品也有更高的尝试意愿和接受度。因此,创新药在美国有机会更快获得回报。

       另外,中美双报在某些情况下,如开展国际多中心研究时,可以扩大国内创新药研发的低成本优势。国内临床研究费用低、患者病例数量大,企业在国内开展研究的成本也相应降低,而FDA对于多中心临床研究并没有不同人种占比的要求,企业若采用中国受试者占大部分、欧美受试者占小部分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策略,即有机会用低成本敲开国外市场大门。

加快产品研发速度

       目前,国内临床研究机构在癌症等适应证上具备较丰富的研究经验,对于部分创新程度高或罕见适应证产品,存在难以找到合适研究机构或研究者的现象;在产品的转化研究及早期研究方面,国内研究能力与美国也有一定差距。若这类产品可以借助美国临床研究资源开展早期探索性研究,即可优化项目的临床资源配置,提高研发效率。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接受药品境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技术指导原则》明确,国内药品监管机构接受或部分接受包含境外临床研究数据的申请资料,国外完成的早期临床研究数据,可以用于支持企业向国家药监局申请直接在境内开展后期研究。同时,美国FDA的临床研究申请审评时限为30d(自然日),相较于国内60个工作日时间较短。因此,在美国申报早期临床研究,企业一方面可以节省早期研发时间,同时又能利用在美国获得的早期研究结果指导产品在两国的后期开发,丰富中国研究者经验,加快研究进程。

       此外,FDA还有一系列加快创新药审评的政策指南,如快速通道(fast track)、优先审评(priority review)、加速批准(accelerated approval)和突破性药物认定(break through therapies),可以有效缩短具有明显临床优势创新药的审评时间。

叠加美国政策红利

       除审评时间外,美国其他法规也为企业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便利。

       如美国针对罕见病药物出台的一系列研发鼓励措施。美国于1983年出台罕见病药物法案,FDA会给予罕见病药品申办方科学建议并提供临床试验方案协助,2006年进一步推出优先审评券制度,且美国罕见病药品上市后可获得7年市场独占期。同时,美国的商业保险制度也为患者人数少、定价高的药品的市场回报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措施加快了美国罕见病治疗药品的研发,也给国内孤儿药开发企业传递了积极信号。

       还有一些开发新型生物医药产品的公司,因为法规成熟度的原因选择在美国递交临床研究申请,如CAR-T细胞治疗产品。FDA对于新型临床研究设计的指南也更加完善,2018年颁布的Master protocol指南更是向新型研究设计敞开大门,而且FDA会在新药临床开发过程中对数据实施滚动审评。默沙东PD-1抗体pembrolizumab首先获批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实体瘤适应证及百时美施贵宝PD-1抗体nivolumab提前3个月获批上市正是这方面的经典案例。

培养国际化临床研究团队

       中美双报也有助于企业培养临床研究团队,实现从本土企业向跨国公司转型。

       首先,中美双报有助于企业从国际上吸纳更多经验丰富的临床研究人才,组建实力更强的国际性临床研究队伍。百济神州主导开展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其临床研究团队规模超过800人,美国团队人数约300人,其中不少人才从国际上招募。

       其次,中美双报能够锻炼企业对国际临床研究项目的管理能力。部分中美双报企业的国外研究执行部分主要交由CRO公司完成,且国内外研究由不同CRO公司参与,这对其提升CRO公司管理能力是一项考验,也是一笔较大的研发投入。而主要由自建团队负责跨国临床研究项目,则有利于提升国内外临床研究团队协作能力,丰富团队成员执掌跨国研究的经验,提高临床试验管理水平,熟悉国外法规要求,提高合规意识。

提升本土企业国际影响力

       当前有能力同时在中美两地开展临床研究的企业,大多已发展到一定规模,而开展跨国临床研究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及跨国经营能力。

       企业通过临床研究,能够与海外的临床研究机构、研究者、患者及监管部门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在深入了解国外市场的同时,扩大企业在海外的知名度;帮助企业掌握更加先进的国际化创新药企业管理及研发理念,提升产品研发质量;还有助于企业在技术、人才、资金、外包服务等方面在国际上赢得更加广阔的合作机会。

(摘编自《药学进展》2019年第12期)

上一篇: 药品注册监管意见建议收集平台正式开启

下一篇: 生物类似药,期待加大支持力度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