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征科技(2488.HK):作为隐形冠军、车联网+区块链先行者,成色如何?

时间:2019-11-05 22:05:0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元征科技(2488.HK):作为隐形冠军、车联网+区块链先行者,成色如何?

“区块链”概念再次席卷资本市场,但这阵风来得快走得也快,相关概念港股第二天集体回调。

不过,区块链上升到国家战略已成事实,成为了大国竞争的关键技术领域,这也意味着未来将陆续出现政策红利,力度相信不下于5G。

股价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器,要捕捉长期红利,自然是寻找一间有实力,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

如何定义有实力?科研决定长期竞争力,而科研能力主要体现在发明专利数量上,谁拥有专利越多,谁就能够掌握技术制高点

截至2019年10月31日,累计申请区块链相关专利已达至325件,其中底层架构专利59件,数据记录与处理专利 75 件,应用场景专利 191 件。

另据incopat数据显示,在2019年全球区块链企业发明专利排行榜中,入榜前100名企业主要来自中国,占比达67%,而排名第二的美国仅占19%。

于榜单前10名中,港股除了平保和腾讯两间大公司,令人意外的是还有未被大众所熟知的元征科技(2488.HK)排名第6,同时力压IBM、腾讯、百度等巨头

我们来看看,这间凭借近30年积累的经验和研发,一直在汽车诊断设备行业稳居龙头地位,会不会是这次区块链红利的隐形冠军?

来源:IPRdaily,数据截止10月25日

一、深耕汽车后市场近30年,不忘创新

元征成立于1992年,2002年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2011年成功转主板,是国内最早致力于汽车诊断、检测、养护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之一。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举升机、养护设备、汽车诊断设备、汽保工具等。其中,公司产品「电眼睛」已成为汽车诊断计算机代名词,而「X431」则代表业内诊断技术的最高水平。

来源:元征科技

在占有行业垄断性份额的优势下,元征从2002年上市以来一直盈利,甚至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下仍然力保不失,毛利率长期维持在40%以上。

直到2012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上车联网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部署产业之一,令公司调整了发展战略,决心转型为车联网的全球核心企业,才录得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来源:元征科技

一个新的技术的出现,必将有先行的探路者。

2013年,元征在历经一年部署后正式发布首款车联网产品“golo”,成为当时市面上功能最先进的车联网应用产品,以及最小的可携式专业汽车维修工具。

元征以golo车云平台为中心,在维修厂、技师、车主三端进行全产业链战略布局,支持一系列车联网智能硬件,而最终目标是打造以获取车主为核心的2C业务

来源:元征科技

然而,2C市场的发展极尽艰难,用户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导致获客成本太高,从2012至2015年间,在研发开支及车联网补贴下,公司共录得约1.8亿亏损。

虽然亏损,但是元征下注“车联网”的方向并没有错,国内巨头BAT亦争相布局。

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而通过试水下注“车联网”,元征也明确了公司的成长发展方向,就是以成为全球车联网大数据(基于VIN)服务提供商为目标。

于2016年,元征回归2B主业,加快推进高毛利且能积累大数据的互联网诊断设备业务,成功实现业绩反转,扭亏为盈,令营收回归增长轨道。

需要划重点的是,公司策略转型的成功带来的不止是收入增长,而是对庞大数据库的价值积累

二、车联网以数据为王,元征拥有天然优势

互联网后时代是 “数据为王”,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决定了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领先优势。

在这方面,专业生产汽车诊断设备近30年的元征科技,配合前几年展开的车联网布局,

获得了先发优势

对于车检行业而言,企业要积累大数据,从B端入手要比C端来得简易。

C端的车主作为数据源,在贡献包括部分隐私的数据之余,得到的价值却不明显。

相反,B端的4S店、修车厂和技师,能通过积累的数据作出多种分析,包括提高诊断效率等,因此更关心数据的多少和质量。

从这个角度看,B端和元征其实更来得合拍。

来源:元征科技

对元征来说,联网的诊断设备能够将每个诊断报告自动上传到云端,转化为自身的数据库,逐步实现“诊断SaaS云服务”,让设备产生更多的增值服务;

对B端而言,元征的“诊断云”能带来更科学的分析处理,让汽车诊断不再是简单的依靠人的判断,实现更高效益的服务,也成为提供数据源的稳定动力。

来源:元征科技

自2016年大力推行诊断设备互联网化以来,元征收集的汽车诊断报告持续快速增加,目前数据库后台每天收到约40万份汽车诊断报告。

2019年上半年,元征收集约7,300万份汽车维修数据报告,同比增量2,100万,增幅40%;
诊断报告覆盖车辆数约2,000万辆,同比增量992万辆,增幅98%;
截止报告期累计收集约35,000万份汽车维修数据报告,覆盖车辆数约4,000万。

目前,元征以诊断技术为纽带,通过数据开放共享,在逐步打造一个聚集汽车维修企业、维修技师及车主的闭环汽车后服务生态。

其中,在汽车后市场生态方面,元征通过闭环生态实现了智选零部件并与供应链对接,解决了终端门店零部件信息不透明的痛点,更为公司打开了万亿级汽车零部件的市场空间。

另外,元征初步打造了技师学习、交流、共享、协同工作、赚钱的技师生态圈‘轱辘技师平台”,通过技师为用户提供咨询、实时远程诊断等服务,目前平台汇聚了近40万技师。

去年11月,元征与天猫宣布展开全面战略合作,而获得阿里的加持,也无疑为元征在车联网领域的应用边界提供更多的延展空间

来源:网络

短期来看,互联网诊断设备的销售,一方面可以成为元征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另一方面,能不断累积、完善汽车及相关运行数据,进一步夯实数据库;

长期而言,数据报告的积累即等同于衡量公司大数据的核心指标,一旦元征在汽车大数据上找到适当的突破口,并让数据转化成规模收入,将成为公司价值爆发的转折点。

来源:元征科技

三、站在技术前沿,推行全球第一个汽车区块链应用

汽车供应链普遍存在信息透明度低、协调困难、成本高昂等痛点,而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数字存证、可追溯和智能合约等特征,区块链技术无疑是一个针对行业痛点的完美解决方案。

元征作为车联网的先行探索者,也早已发现区块链技术的价值。

早在2017年,公司成立研究院,集结行业顶级人才,对区块链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也为区块链的产业融合进行模式探索。

目前公司除了在深圳、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外,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拉美地区均建立了研发队伍,拥有研发人员近500人。

据财报,公司2017年研发费用达到营收的13%,其后于2018年更进一步提升至15%,增加了3,400万元至1.6亿元。

在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之下,元征在技术能力上不断取得突破,也将区块链技术与行业应用成功相结合。

2018年4月,元征在深圳发布了全球第一个汽车区块链应用“元征车链平台”。

车链平台将汽车服务业供应链的上下游串联在一起,并将所有节点的数据进行了共享,在简化上下游交易流程的同时,目的是打造一个无中心化、全流程可追溯的供应链信用机制以及汽车商业新生态。

来源:元征科技

对于车链平台上所有的共享数据而言,由于采用了区块链的存储方式,因此都是不可篡改以及可溯源的,从而大幅提升了平台的公信力,而相应地,数据获得背书,其应用价值也大大提高

更加具体一点:

基于不可篡改的维修历史数据,汽车保险公司能对核保、理赔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节省不必要的成本;
基于不可篡改的实际里程及维修历史记录,于二手车交易时,双方不用怕被对方欺瞒;
基于不可篡改的租车历史,租车客户能避免租到问题车、事故车等,防患于未然。

来源:元征科技

区块链技术重塑了行业的公信力,而“元征车链平台”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一个利用区块链技术做汽车后的商业新生态,希望实现车数据变现,利益共享。

与此同时,元征在投入的过程中已申请了很多新专利,截至2019年10月31日,累计申请区块链相关专利已达至325件,因此元征在区块链相关专利申请数量排名仅次于阿里、平安、以及由腾讯发起的微众银行。

兵马未动,专利先行,作为技术支撑,元征的在区块链上的专利数量已跑在全球前沿。

在此基础上,区块链技术的潜在应用也为公司拓展全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结语

时代从未跟随过你的脚步,你只能紧紧的跟随时代的步伐。然而,时代变革之快,很多时让人手足无措。

对于企业而言,在这一变革浪潮中,谁能够提早布局掌握技术制高点,谁就能具备先发优势。

车联网以及区块链注定是一个超级大机遇,而作为汽车后市场行业龙头的元征科技,在这两个领域上涉入更深、布局也更全面,其未来发展趋势让人看好。

同时,元征亦展现出了龙头企业的责任和担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行业上不断探索以及推进新技术各类场景应用,努力推动汽车后市场行业的升级发展。

方向已正确了,等待的只是时机,一旦时机到来,问题就只剩下:“车联网 + 区块链" 的市场空间到底能有多大?

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 电影《喀什古丽》结束新疆拍摄:景美、人更...

下一篇: 那些未播先火的电视剧,一共九部,你最想看...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