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儋州力掘红色文化资源塑造红色文化品牌(图)

时间:2019-11-02 10:13:5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海南儋州力掘红色文化资源 塑造红色文化品牌(图)

中新网海南新闻11月1日电(记者 洪坚鹏)“红色星火·绚丽儋州”——儋州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暨发现儋州红色之美全媒体行11月1日在儋州市那大镇石屋村启动,来自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南海网、海南在线等多家媒体的编辑、记者,循着儋州革命先烈的足迹,探访了木排村结盟园、南丰镇琼崖纵队总部旧址等多处革命遗址。

儋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梁定中在启动仪式上介绍,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大力挖掘儋州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借力全媒体优势资源打造“红色儋州”形象,塑造儋州红色文化品牌。

梁定中表示,儋州红色资源是海南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战争年代,儋州是琼崖纵队的重要活动区域,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黎族人民抗争史;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松涛水库、石屋村建设发展等蕴含的红色精神历久弥新。

据了解,早在1923年,就有儋州籍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儋州传播。1926年,儋州光村镇泊潮村成立了儋州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第一个农民协会和第一支农民自卫军。1927年发生的新州暴动,是琼崖革命史上武装夺取政权的最早尝试。1945年,中共琼崖特委和琼崖独立纵队总部进驻儋州领导琼崖革命,红色基因、红色血脉传承至今。

如今,那大镇、和庆镇、南丰镇、白马井镇、光村镇成为儋州五大重点红色镇域。中国村官精神馆、木排村结盟园、南丰镇琼崖纵队总部旧址、白马井渡海先锋登陆点、泊潮村农会旧址、黄金容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印记,串连起一条丰满的儋州红色旅游线路。

10月31日至11月1日,媒体编辑、记者们先后走访了上述革命遗址。

位于南丰镇的中共琼崖特委、琼崖纵队总部旧址,是琼崖红军“23年红旗不倒”的重要实物见证,现在是儋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座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中,通过文字和图片展示琼崖红军的发展历程、儋县武装斗争的发展、琼崖独立纵队总部在南丰的活动等内容,以及部分实物展示。

那大镇石屋村创造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造山河”的“石屋精神”,在当时大队书记胡松的带领下,村民垦荒种地,大面积种植橡胶、水果等经济作物,还建起了淀粉加工厂、石灰窑、建筑队、养猪场等,购买了拖拉机和汽车……而今,石屋村建起了中国村官精神馆、胡松纪念馆等供游客参观,推动互联网电子商务进农村,不断丰富和拓展红色教育与乡村休闲游等融合发展,“石屋精神”仍在延续。

在木排革命根据地、白马井渡海先锋登陆点、泊潮村农会旧址、黄金容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地,儋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唐卓昌向编辑、记者们生动讲述了革命先烈们的故事,如数家珍。

革命老区和庆镇木排村委会曾是琼西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木排抗日根据地遗址,黎族苗族人民与共产党人歃血为盟从此翻身得解放的发生地,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四支队驻地旧址,临儋联县委县政府旧址。

新建不久的歃血为盟纪念园,是为了纪念琼崖纵队与当地少数民族同胞歃血为盟,共同抗战的历史。唐卓昌说,歃血结盟五人雕塑像刻画了马白山等两位党代表和3位黎族代表,手捧着鸡血酒宣誓结盟的庄严情景,再现了琼崖革命中黎族、苗族、汉族人民的勠力同心。

“在革命年代,有个茅草房能安稳地睡一晚上也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唐卓昌指着掩映在橡胶林里的临儋联县委县政府纪念碑说,过去由于条件艰苦,很多革命根据地未能留下遗迹。

白马井镇的超头海滩,是解放军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的第一个登陆点。69年前,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0军118师352团加强营的799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在这里登陆,实施解放海南岛的第一次武装偷渡;光村镇泊潮村是儋州农民运动的发源地,是儋州革命的“火种村”,也是第一个将马克思主义带入儋州的革命先驱——黄金容的故乡。黄金容参与领导了“十月暴动”,建立了海南第一个县级革命政府,这是中共领导琼崖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经过数年的发展,如今的儋州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洋浦大桥建成通车、西环高铁开通运营,众多大型房地产项目拔地而起……目前正全面建设海南西部中心城市。

梁定中表示,儋州市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大力挖掘弘扬儋州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红色基因中找寻初心,在回归本色中牢记使命,立足岗位当先锋,团结奋进开创儋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此次活动由海南省委宣传部指导,儋州市委、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儋州市委宣传部、海南日报会展有限公司承办。(完)

上一篇: 多家电商平台仍有售电子烟

下一篇: 原创王俊凯和蔡依林合唱情歌!他害羞声称:...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