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社论|没有新的故事只有新的记者

时间:2019-11-08 14:41:0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青眼社论 | 没有新的故事 只有新的记者

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我们的使命。

文|李惠华

今天,是我的第15个记者节。

15年前,在深圳报业集团大楼43楼的新闻中心的某个午后,还是实习生的我正埋头整理采访资料。突然,周围一阵骚动,身旁的记者们都起身,向迎面走来的一位中年大叔点头致意。带我的王老师告诉我,这位大叔就是1992年南巡纪实《东方风来满眼春》的作者,陈锡添老师。

顿生敬意。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而那位重大历史时刻的记录者正和蔼可亲地站在你面前。那一刻,世界上再没有其他的职业更让我向往,新闻教科书上反反复复强调的记者的使命在我的内心深处终于有了回响——一定要做记者,做时代的记录者。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这句名言仿佛是为过去15年我亲身见证的媒体发展史量身定做的一句话。这15年里,以纸媒为代表的大众传统媒体从顶点跌入谷底,新媒体却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壮大。网站、微博、公众号、小程序、客户端……当承载信息的媒体或者媒介成爆炸式增长时,人们面临的困难不是没有选择,而是如何选择。对于垂直类B2B媒体比如美妆行业媒体来说,尤为如此。B2B媒体的受众不是买菜的阿婆,也不是退了休的大爷,他们是这条产业链上的从业者,每一个产业信息的传播,都会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

时代和行业对它的记录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偏不倚的价值观。“高尚的新闻政策,独立公正的评论,准确翔实的新闻资料”,纽约时报上个世纪提出的媒体三大守则,依然适用于当下。不过,从行业的读者看行业媒体的角度来说,软文之外,似乎难有新闻。而事实上,一家媒体是否受限制,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外部环境,而是自我的追求。“让美妆新闻不软”,是青眼媒体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追求。

准确性。正因为B2B行业媒体与读者的关系,比B2C(大众类媒体)与读者的关系更为紧密,在信息泛滥的当下,准确性或者说对信息的判断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行业媒体的记者,经常会接收到各种官方消息和民间消息,而且信源往往都是熟人,如果不加以核实,很容易造成信息失实或者虚假报道。一个最经典的场景是,在经典职业剧《新闻编辑室》中,当几乎所有媒体都采用同一个信源直接“判”了正在抢救的当事人死亡时,制片人DON坚持让前方记者与抢救的医生核实,证实了当事人并未死亡。那句“只有医生才能宣布她死亡,而不是媒体”,也由此成为了媒体人奉为圭臬的经典台词。

专业度。美妆行业新闻从类别上来说属于产经新闻,由于受众基本上为这一领域的专业人士,所以理论上他们对信息的质量要求更高。而实际上,世界上还没有哪个新闻院校专门开辟美妆新闻学,而所有的美妆新闻记者在进入行业媒体之前,也很少涉及过美妆产业领域,所以美妆新闻记者的专业度离行业受众对专业信息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正因为如此,美妆新闻领域还大有可为。

你可能要问了,不偏不倚的价值观、准确性、专业度,这是自“记者”这份职业诞生起就应该遵循的职业理念和职业操守,怎么能算是“新”要求?的确不算。但是媒体剧变的当下,特别是在行业媒体领域,大部分从业者并非新闻专业出身,或者未接受过系统的新闻训练,那些传统媒体时代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的常识,对新入行的行业记者来说,可能就是新的要求。

新闻就是讲故事,所有好故事的产生,离不开好的记者。而好记者的诞生,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他/她所在的媒体基因和价值取向。

没有新的故事,只有新的记者。只有坚守使命,才会诞生更多的好记者。

注:作者为青眼联合创始人、总编

上一篇: 乐信荣获中国金融品牌年会“社会责任年度案...

下一篇: 进博会|中国消费吸引全球目光,YOGO助...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