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公司想上市!董事长提前套现3亿,监管重拳下,万亿江湖何去何从

时间:2019-10-30 19:31:3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催收公司想上市!董事长提前套现3亿,监管重拳下,万亿江湖何去何从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当51信用卡因涉嫌恶意催收而被公安机关调查之际,一家催收公司湖南永雄却踏上了赴美上市之路。消息一出,小伙伴们炸了!搞催收的都能上市,凭什么!

事实上,国内乱象丛生的催收行业在美国早已是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行业,甚至不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

在业内人士看来,湖南永雄赴美上市更多或在于寻求合法性。

1

催收公司赴美上市底气何在

美东时间10月23日,美国SEC披露湖南永雄资产管理集团(下称“湖南永雄”)递交的招股书文件。也就是说,在国家重点整治催收行业的同时,湖南永雄逆势准备登陆美国资本市场。

若此次上市成功,湖南永雄或将成为国内首家在美股上市的催收公司。

很多小伙伴们不服气:湖南永雄凭什么去美国上市?

凭什么?凭的当然是能赚钱啊~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湖南永雄营业收入分别为5.59亿元、7.58亿元和5.15亿元,毛利润分别为2.07亿元、2.38亿元和1.3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9亿元、1.24亿元和3233万元。

可以看出,虽然业绩没有想象中暴利,但还算不错,比较稳健,符合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要求。

然其中并非没有风险。

有法律专业人士表示,永雄资产虽然赴美上市,但实际经营却都发生在国内,理应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而当前,国内有关部门对催收行业的监管正在加强。

从收入构成看,在2017年、2018年两年中,来自信用卡的应收账款催收服务的收入,占到了总收入比重的96.6%、80.5%。也就是说,在前两年的收入结构中,信用卡催收占据了绝对的比重。

但在2019年上半年,湖南永雄的收入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近三成的业务收入来自于线上消费金融行业,打破了信用卡催收一家独大的局面。

也就是说,其信用卡业务收入占比在下滑,网贷催收业务在上升。

网贷催收正是目前监管的重点。

或许是为了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湖南永雄声称是专业催收、文明催收,尤其强调自己是远程催收,无需和债务人见面,而是通过电话和短信联系债务人。

(图据新浪@MM走天下)

据招股书,截至2019年6月30日,永雄资产在全国29个城市设立了运营中心,共计拥有10915名全职催收人员。公司还特别强调了催收人员的专业性,将之称为“催款专家”;更强调其中1109名“专职催收专家”具有多年经验,有资格与债务人直接谈判。

然而,网络上仍可查到这家公司有关骚扰、威胁等负面消息。

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细节是,2019年1月,永雄资产创始人、董事长谭曼及相关人员却向中平资本及其附属公司出售了200万股普通股股份,成功套现3亿元。

上市前董事长先套现,亦能折射出其对未来监管风险的不确定。

在招股书中,湖南永雄表示,其经营的业务较为敏感,公众普遍对催收行业或对其的投诉可能导致监管风险增加,这可能对其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2

上市或意在谋求合法性

在湖南永雄赴美上市之前,国内已有催收公司试图登陆资本市场,但折戟而归。

2015年,催收行业另一家公司一诺银华曾高调宣布启动新三板挂牌工作,最后却因政策限制而终止。彼时,湖南永雄亦宣布谋求挂牌新三板,最后也是无疾而终。

较之湖南永雄,一诺银华业绩却是持续亏损。

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公司的分别亏损131万元、833万元和649万元,甚至,在2015年6月份获得股东3500万资金注入前,还曾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

随着永雄资产招股书曝光,不少小伙伴质疑,看起来不缺钱的催收公司为啥想上市,难道是为了招更多的催收人员?

在业内人士看来,催收公司此前在国内尝试得到公开资本市场认可但并不顺利,因此通过国外上市谋求合法性的意义,恐怕要大于募资。

毕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由于个人征信系统较为健全,风控稳健,催收早就是个标准化和规范化产业。

公开资料显示,1977年美国就颁布了《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在美国债务催收是一个劳动密度低、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从业人员可能都是西装革履、体面的工作。

第三方债务催收在美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客户群体涵盖了联邦政府、州政府、医院、银行、信用卡发行者和零售商店等各个领域。

其中,美国最出名的两家不良资产处置公司是Pra GroupEncore capital,目前已经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其中,国际催收行业的龙头Pra group有着20年债务处置的经营历史,是美国前五大债务的买方,2002年11月在纳斯达克上市,目前市值逾15亿美元,26多倍PE。另一家公司Encore Capital,目前市值也超10亿美元。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的证券市场对于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包括催收)的认可度是比较高的。

此外,记者注意到,美国还有一家创新型公司智能催收公司True accord

TrueAccord的最近一轮融资发生于2017年11月,总额2200万美元。据当时媒体报道,TrueAccord的客户包括许多美国的大型银行以及Yelp、LendUp等新兴公司。自2014以来,通过TrueAccord平台累计实现的催收回款超过15亿美元。

要注意的是,与国内动辄几百人甚至上万人的催收公司相比,这家公司员工数量很少,公开信息显示仅有15名员工

也就是说,TrueAccord完全是一个以科技为依托的智能化催收公司。

但是,中国的催收公司能否适应美国的“水土”呢?尚是个未知数。

3

催收行业合规化尚在探索中

尽管催收行业备受争议,事实上,催收是金融行业的最后一个闭环,是金融市场、信贷市场深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也是信用关系发达、整个信贷链条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化的表现。

然而从现状看,由于进入门槛低,国内催收行业一直以来都游走于“灰色地带”,普遍存在骚扰通讯录、威胁恐吓辱骂、PS图片伪造律师函甚至暴力催收等各种催收手段。催收,甚至变成了金融领域不可细说的敏感地带。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4个法律政策文件,对催收行业做了新规定及要求。

也有消息称,央行、银保监会已组成调查组,摸底大数据的使用边界和采集边界,将会涉及外包催收公司管理办法。

总而言之,无论湖南永雄是否上市成功,催收主业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同时,即使成功上市,在聚光灯下,也会给湖南永雄规范发展带来更大的挑战。

编辑|梅婧 审核|廖小涛

上一篇: 河南禹州一停车场开出2万天价停车费,女记...

下一篇: 揭秘足坛夺冠诀窍!瓜帅直言做到一点就成功...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