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tomedicine:野艾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理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时间:2023-06-24 18:55:51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目的:畲族传统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显著类型,其应用历史悠久,但缺乏足够的机理认识。该研究揭示了传统畲药野艾蒿(畲药名:茶水蓬)的有效成分倍半萜5α-羟基木香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可能分子机制。

方法:采用5α-羟基木香酸、Anthemidin(从野艾蒿中分离得到的两个倍半萜类化合物)以及甲氨蝶呤(MTX,阳性对照)处理RA-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RA-FLSs)。CCK-8和ELISA检测RA-FLSs的活性,量化促炎细胞因子。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检索5α-羟基木香酸和Anthemidin的靶基因、RA相关差异表达基因、RA相关基因,并对结果进行交叉分析,确定候选基因。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建立药效团模型。模拟分子对接,确定核心靶雄激素受体(AR),为后续体外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结果:不同浓度的5α-羟基木香酸、Anthemidin、MTX均能抑制RA-FLSs的活性,下调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成功建立了10个候选靶点与5α-羟基木香酸的药效团模型和分子对接。体外实验证实,5α-羟基木香酸通过提高AR表达,抑制RA-FLSs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结论:该研究揭示了传统畲族药材野艾蒿的有效成分倍半萜5α-羟基木香酸,并阐明了其通过上调AR表达治疗RA的潜在分子机制。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传统畲药野艾蒿中有效成分倍半萜对RA的作用,并阐明了其上调AR表达的分子机制;为传统畲族医学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理认识提供了新的见解。

文献来源:

Huang R, Li R, Chen J, Lv M, Xu X.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of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3 May 31]. Phytomedicine. 2023;118:154905. doi:10.1016/j.phymed.2023.154905.

上一篇: 瑶医药节为瑶族人民送健康

下一篇: Nature子刊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