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时间:2020-01-31 17:03:2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有媒体报道,疫情之下,出现“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的困境。据悉,1月29日,有返京者回京后,被小区保安拒之门外,并且还一直强调“村民自治,是合法的”。报警后,警察也表示:“按照他们(社区工作人员)说的,两委会(村委会和居委会)通过了,我们也没什么办法”。

就事论事,面对疫情,限制人流,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措施。不过,要是“一刀切”,就让人有些不能理解。然而,从疫情发生至今,随着疫情局势的紧张,类似“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的现象,确实还出现不少。从根本上讲,可称之为“硬核防疫”(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一些“硬核防疫行为”,虽然有效,但却显得“不近人情”。事实上,我们要知道,我们对抗的是“病毒”,而非“流动的人”。于此,在面对“返乡人”,“复工者”时,就要就事论事地看待。因为,感染者毕竟是少数。并且,疑似人群可以选择隔离。

我们试想:如果多数复工人员,都被拒之门外,他(她)们就不得不选择酒店,甚至酒店也不接收时,他(她)们就只能流离街头。这种时候,但凡,有人感染病毒,可能更加难以控制。所以,“封闭小区”这种硬核措施,只能起到短期作用,局部效果。长远来看,必定会给整体的防疫带来负面作用。

要知道,“防疫工作”一定是“整体性”的,而非“孤岛式”的。坦白讲,要是武汉疫情控制不好,各省市也会受到重击,要是复工者被拒之门外,本地人也不会太好。我们所处的世界,虽然被划分成各种单位的个体,但是,遇到大灾大难,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更好地面对困难。

所以,面对“硬核防疫”,请保留“以人为本”的基本底线。当然,1月30日,部分被拒之门外的“返京者”,已经被允许进入小区(需要签保证书,同意定期上门测体温,几天内不能出去,只要积极配合他们的登记工作就可以)。但是,出现这样的“复工困境”,还是值得追问和玩味儿。

首先,我们要确认一点,小区之所以将复工人员拒之门外,也是为小区免遭病毒的侵入。但是,当他(她)们选择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保护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时,这就让人感到有些遗憾。因为,同样的事实面前,为何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一定要牺牲呢?

是的,“村民自治,是合法的”,但是,是建立在命运共同体之下,每个人都能站在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发声的结果。而对于“复工者”,难道就因为自己是租客,就应该“有家无归”吗?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很明显违背“以人为本”的初衷。

所以,对于这种“硬核措施”,请别再叫好。我们试想:如果就因为避免疫情蔓延,就让人与人变成狼与狼,那么疫情就算过去,人们的面目可能依然可憎。所以,面对疫情,我们要防疫,但也要更温和的面对同胞。就像,在生活平顺时一样,互帮互助,互尊互敬。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当人看。可惜的是,面对疫情,“武汉人”,“武汉周边人”,“流动人口”,成为“人们的公敌”。虽然,官方一直在强调“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不是武汉人”。但是,回到现实的图鉴里,“武汉人”貌似不招待见。并且这种氛围,已经扩展到“武汉周边人”和“流动人口”身上。

我们能理解,恐惧之下,人们的慌乱行为。但是,不能理解的是,人会把人当成怪物看。说到底,不能因为疫情从武汉生发,武汉人就自带原罪。这种带有“切割的思维”并不是面对困境的“良方”,而是加重困境的“劣方”。

多年后,我们回顾这场疫情时,我们希望记起的是“互助合作”的图景,只有如此,一场灾难才会变得不那么可怕。而非:将疫区和非疫区割裂起来,将患者和非患者割裂起来。将人心和人心割裂起来。因为,只要人把人当人看,一切都会变得不那么艰涩。

所以,为“硬核防疫”叫好的同时,请别忽视“武汉人”,“武汉周边人”和“流动人口”的苦衷。说到底,很多人的“返乡”和“复工”都是不得不的行为。并不是仅凭一句“自私”就能归结。说实话,那些“复工者”如果不工作,可能很多人的生活环节面临停滞。

责人不如责己。面对疫情,我们能做的是,每个人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别人负责。能不流动就不流动,即便流动,也要做好基本的登记和排查。只有如此,面对疫情,每个人才不至于“盲目的恐惧”,“孤独的恐惧”。

甚至,当我们还在纠结接收不接收“复工者”的时候,也请“看一看”逆流而上的医务工作者。要知道,所有人都冷漠的时候,意味着我们将面对比病毒更无情的困境。所以,“硬核”要针对病毒防疫,而非针对我们的同胞。

是的,面对疫情,即便有恐惧,也要做到“理性的恐惧”。所谓的“理性恐惧”,就是面对“复工者”该检查就检查,该隔离就隔离,而非拒之门外。前些天,有些村子动不动就“挖断路”,要不就是“硬核骂人”,虽然直接的观感很提气,但是画面感真的是不堪入目。

说到底,“挖断路”并不会阻挡病毒,而是会隔离人心。“硬核骂人”并不会成为最好的劝说,而是会令人不悦。我们有理由相信,“温和的抵达”比“硬核的抵达”更高效。即便有人不听劝说,但也会不那么尴尬。毕竟,多数时候,人心还是能换人心的。

人类乐意群居,却也互为缺陷。面对“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的困境,这算疫情之下的“并发症”,也算群体应对灾难的失措之行。无论怎样,该纠错的要纠错,“以人为本”永远不能坍塌,这是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也是面对灾难的圭臬。

上一篇: “万众一心定能战胜疫症”成龙惠英红林心如...

下一篇: 女乒狂轰6个6-0,刘诗雯引领6大世界冠...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