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慢作用抗风湿药有哪些?

时间:2021-05-13 15:43:0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慢作用抗风湿药:一般起效比非甾体抗炎药慢,明显改善症状需要1~6个月,故又称慢作用药。慢作用抗风湿药能够改变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进程,应在关节破坏前应用,在确诊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无效后,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至少3个月方能够起效,应用类固醇或慢作用抗风湿药时应咨询风湿病医生,在明确诊断后应尽早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

  1.金制剂:常用的口服金制剂为金诺芬(au类风湿关节炎nofin),剂量3mg,2/d,至少服用6个月,必要时可增加到3mg,3/d,再持续3个月。如果疗效不理想,应停止使用。该药有腹泻等胃肠显著不良反应。每月做一次尿、血红蛋白、白细胞总数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检验。

  2.抗疟药:有助于控制轻度至中度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其毒性作用一般轻微,包括皮炎、肌病、可逆性角膜浑浊(偶可引起不可逆视网膜变性)等。因此,在治疗期间每隔3~6个月需要做眼科评价。常用制剂如羟氯喹(HCQ),口服剂量为200mg,2/d,分别在早、晚餐时服用。氯喹剂量为0. 25g,1/d。

  3.柳氦磺吡啶(SSZ):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用其肠溶片,开始500mg/d,每周增加500mg,直至2~3g/d。一般在3个月内起效,毒性反应包括胃部不适、皮疹、中性粒细胞下降、溶血、肝转氨酶升高等。因而在增加剂量时需要监测全血细胞计数和肝、肾功能。

  4.青霉胺:青霉胺对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有一定效果。开始剂量为250mg/d,持续30~90d,然后增加到500mg/d,再持续30~90d。见效后逐渐减量至250mg/d维持。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每2~4周检查一次血小板、尿液分析及全血细胞计数。青霉胺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蛋白尿和肾病、重症肌无力、天疱疮、综合征、多肌炎、狼疮样综合征、皮疹以及恶臭气味等。因此,使用过程中须进行严密监测。

  5.米诺环素:临床使用米诺环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较少,一般需连续服用12周以上才有显效,尤其可明显降低急性期反应物和类风湿因子滴度。剂量100mg,2/d。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无力、眩晕等。偶见过敏性休克、药物性肝损害、药疹等。

上一篇: 常州那里有好的妇科医院

下一篇: 杨淑莲医生看牛皮癣好吗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