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不毛之地今天的希望绿洲——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杭锦旗治沙脱贫之路

时间:2019-10-31 23:08:3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昔日的不毛之地 今天的希望绿洲——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杭锦旗治沙脱贫之路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吴佳萱、李敏、徐毅然):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30年前有三分之二的面积被荒漠覆盖,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横亘杭锦旗东西。当时风沙肆虐,农牧民的生活极端贫困,治沙固沙成为杭锦旗民众的共同目标。经过20年奋斗,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治沙英雄”高毛虎2000年加入由当地政府和亿利集团联合发起的沙漠生态治理队伍。当时,他发现传统用的种植方法成活率很低,经过摸索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发明了“水气植树法”。今年57岁的高毛虎满脸自豪地向记者讲述着:“为啥库布齐沙漠治沙这么快?就是通过水气种法。传统种植办法,用铁锹种的,成活率只能达到20%,用水气种植法成活率能达到90%,甚至90%以上。”

几十年来,杭锦旗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先后引进20余家造林企业,累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8.87亿元,截至2018年,共完成人工造林、种草、飞播、封育等生态建设1600余万亩。

如今,库布齐治沙模式已成为生态治理的典范,被推广到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甘肃腾格里沙漠、西藏、青海等生态脆弱地区,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荒漠化治理的中国经验。对此,亿利集团沙漠研究院副院长张吉树说:“库布齐模式的核心就是: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入,牧民市场化参与。通过产业治沙、规模化治沙,把这个地区的经济条件、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企业也有一定收益,同时生态环境也改善了。这个模式可以复制,有条件的地区都可以参照。”

杭锦旗在治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推动了绿色发展,但要想脱贫致富光靠环境治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呢?杭锦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梁长雄告诉记者:“搞生态建设见效非常慢,而且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体现得多,经济效益很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进了‘光伏治沙’。”

光伏治沙是中国探索出的最新治沙模式,光伏沙漠生态电站是其最主要的治沙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发展光伏和沙漠治理、节水农业相结合。电站的外围用草方格沙障和固沙林组成防护林体系,光伏板下安装节水滴灌设施,种植绿色经济作物,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截至目前,杭锦旗已经建成光伏51万千瓦,年发电量约9亿度,治沙面积5万亩,实现销售收入6.6亿元。项目的建成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和板间养殖,为当地农牧民提供就业岗位,帮扶贫困户800余户,带动1000多人脱贫,人均增收10000元,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民生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如今,杭锦旗的农牧民正在朝脱贫致富的目标迈进。高毛虎告诉记者,靠着水气种植法技术,他负责的管护面积从几十亩、几百亩到上千亩,年收入也逐年攀升。现在他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百万元户”,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他说,“在20年前我想也想不到自己能开上车,只能想我们能吃饱肚子,能解决温饱,能供孩子念几天书就行了,通过20年治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小车也开上了,楼房也住上了,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生态环境改善了,牧民们搞起了牧家乐。其其格是当地的一位普通牧民,七年前她向政府申请了50万元扶助资金,开始经营起了牧家乐。她说,以前放牧一年只能挣四、五万元,开办牧家乐后,生意好的情况下,一年可以挣到20万元左右。现在她家已经从土房住进了楼房。说着说着,其其格情不自禁地放声歌唱:“ 这歌声是农牧民的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期盼。”

标签:

上一篇: 跟赵丽颖结婚没安全感?冯绍峰41岁就长白...

下一篇: 《少年的你》导演是星二代?演60多部戏没...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