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时间:2023-02-22 23:19:4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由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EPEC)引起的肠道传染病。EPEC是早在20世纪40年代认识的一组致腹泻性大肠埃希杆菌,50年代到60年代为流行性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
原,临床上称之为“消化不良”。1983年全国腹泻经验交流座谈会决定,将EPEC引起之腹泻,一律称之为EPEC肠炎,而不称作“消化不良”。
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病理内容是什么呢?
EPEC比较肯定的致病性是它们对肠道表面具有黏附能力。病原菌经口进入小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上段生长繁殖,紧密黏附于肠上皮细胞表面,或嵌入肠上皮细胞表面的凹陷中,使黏膜呈特征性
损伤,局部微绒毛萎缩,肠功能紊乱,甚至导致肠黏膜坏死、溃疡,出现腹泻。此外,EPEC尚可产生非洲绿猴细胞毒素(VT),引起肠上皮细胞向肠腔分泌液体。全身脏器均可出现非特异性充血、水肿,
以心、肝、肾、中枢神经系统较明显。
该疾病一般会有什么临床表现呢,方便我们更好的分辨该疾病。
1.潜伏期 一般为2~5天。
  2.症状和体征 起病一般较慢,也可急性起病。有饮食不调、添加辅食不当等诱因。轻症不发热,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每天3~5次,呈黄色蛋花样带奶瓣,量多。病情继续发展则出现发热、呕吐、
食欲缺乏、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在出现肠麻痹前腹泻加重,可出现黏液血便。成人患者常急性起病,有脐周隐痛、腹鸣,偶有里急后重,表现为“痢疾样”。
  依据大便培养大肠埃希杆菌阳性及血清型鉴定阳性尚不能确诊,必须同时有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支持才能诊断为本病。
那么,该疾病如果预防和护理呢,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内容。
由肠病原的大肠埃希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EPEC)引起的肠道传染病。EPEC 是早在20 世纪40 年代认识的一组致腹泻性大肠埃希杆菌,50 年代到60 年代为流行性婴幼儿腹泻的主
要病原,临床上称之为“消化不良”。1983 年全国腹泻经验交流座谈会决定,将EPEC 引起之腹泻,一律称之为EPEC 肠炎,而不称作“消化不良”。
 
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的内容就介绍这么多,如果需要了解好评医生,可以留意
的其他内容。希望
的小编整理的内容最你 有所帮助。

上一篇: 什么是苯丙酮尿症呢,怎么治疗苯丙酮尿症呢

下一篇: 什么是喘息样支气管炎呢,怎么治疗喘息样支...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