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四十年来最特殊!影响千万初中生,不了解这5点将彻底凉凉

时间:2019-11-21 17:41: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2020年高考四十年来最特殊! 影响千万初中生, 不了解这5点将彻底凉凉

现行高考制度从1978年开始恢复,至今已走过了41个年头。上亿中国年轻人通过这40多次高考,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通过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以说,每一年高考都承载了一代人的希望和记忆。

在过去的40年中,要说对当年一代人命运影响最大的,可能要数这10个年份的高考——

1978年,恢复高考第一年;

1979年,恢复高考第二年;

1980年,恢复高考第三年...三年当中,无数返乡知青和农村青年通过高考彻底改变了自己乃至国家的命运。

这三届考生大学毕业于1982、1983、1984年,正是改革开放正式启动并进入第一个高潮的时期。这些真正的“天之骄子”迅速成为各界的骨干力量和领军人物,如今在中国政界、商界、学界担任领导、领军人物的,90%以上仍是这三届高考生。

1985年高考,这届考生毕业的年份比较特殊,让很多人的命运轨迹发生了转折。

1988年高考,这届考生毕业的1992年,中国大地是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进入加速期,房地产热潮、下海潮,让大学生们有了更广阔的的用武之地。“92派”在如今的中国各类富豪排行榜上都是常客。

1998年高考,是恢复高考第十年,但这一届考生也被称为“史上最悲催”的一届。因为之前读大学基本免费、工作还能由国家分配。但从1998年开始,大学开始收取高昂学费,而且国家全面取消毕业生分配制度!考上不易、读书花钱、就业不托底...这届高考生大学毕业的2002年,第一场雪比以往来得稍早一些。

1999年高考,如果说1998届高考生被称为“史上最悲催”,那么1999届高考生就是“幸福来得太突然”!

1998年11月,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建议书《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建议中央扩大高校招生数量。在这份建议书之中,他指出5点扩招的理由:

  • 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
  • 国企改革带来的大量下岗工人如果进入就业市场与年轻人竞争,会出现恶性局面。
  • 国家提出经济增长8%的目标,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最大的需求,扩招可以拉动内需,激励经济增长。
  • 高校有能力接纳扩招的学生,当时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大学生。
  • 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振兴。

建议被中央采纳之后,中央很快制定了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为目标的扩招计划。1999年高考,当年高校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于是,原来很多成绩只能上三本的上了二本甚至一本,分数只比一本线多出一二十分的考生进了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武汉大学这些名校。

2004年高考,分省命题大规模推开。从上海(1987年)、北京(2002年),到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2004年),再到安徽、江西、山东(2005年),从全国卷到地方卷,高考的试卷数量、考查范围、命题方式、素材呈现、评分标准发生巨大变化,让很多省份的高考分数出现了剧烈波动!不该落榜的落榜了,不该被录取的录取了....分省录取而来的考生,在大学里的表现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这种阵痛,让中国高校消化了至少10年才缓过劲来。

2016年高考,大规模恢复使用全国卷。山东、海南、福建、四川、广东、湖北、湖南、陕西、重庆、安徽10省市不再自主命题,所有或部分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从分省到统一,高考命题兜兜转转改了十几年,又走回了全国卷。又是高考试卷数量、考查范围、命题方式、素材呈现、评分标准的巨大变化,让之前分省命题的省份考生艰难备考,当年的高考成绩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2020年高考,看似普通平常,但相比之前影响力较大的几个年份,它的特殊性可能仅次于1978年。首先从大局看,2020年的中国乃至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贸易战剑拔弩张、香港局势波诡云谲、经济触底但不见反弹,热点地区战乱、大国军备竞赛的紧张程度几十年来罕见。在这样的形势下,2020年更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三年脱贫攻坚行动的决胜之年...这些都说明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关键年份!

然后从高考改革的大背景看,2020年高考很可能是传统的3+文/理综模式最后的绝响,它恰逢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大面积推开的关键年份,而高考作为目前几乎惟一的选拔通道,几乎一分一毫的改革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一个月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新高考过渡时期数学学科考试范围说明》和《新高考过渡时期语文学科背诵篇目说明》,明确指出从2020年高考开始,将针对新高考试点省份实行新课程方案的差异和教学内容范围不同,命制两套新高考全国卷,并对数学、语文两科的考试范围调整做了详细说明。

2017年启动高考改革的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个省市的2020届考生,将实行新高考。但此届考生使用的仍是旧教材和旧课标,所以这四个省市明年高考使用的将是通知中提到的“基于旧课程要求的新高考试卷”。

所以,2020年高考将是“旧高考全国卷”向“新高考全国卷”过渡的重要年份,首先将出现“基于旧课程的新高考全国卷”,2021年将出现“基于新课程的新高考全国卷”,同时使用目前传统全国卷的省份将逐渐减少,直到旧高考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回想2004年高考试卷合久必分和2016年的分久必合,给当年高考带来的巨大“冲击”,因为剧场的连锁反应,学生的学习层层加码,中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不妨设想一下2020年高考的新旧交替,又会给中考命题趋势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因此,提前了解和准备并积极应对就变得尤为重要。

数学不分文理

初中生应加强数学的学习

80后的爸爸妈妈们经历的是文理分科的时代,那时候数学不好,我们可以有侥幸心理:我数学不好没关系,我是文科生,文科生数学简单呀!

然而,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自家孩子要经历新高考,新高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文理不分家,所有考生的试卷都一样!

自高考改革启动年份算起,3年后的高考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个科目,不分文理科。

但由于数学是统一命题,所以数学的难度会相对有所下降。这对初中生来说,既是压力又是挑战,这意味着或许在考试中,所有人在数学成绩上的差距不再会很大。所以初中生应该加强数学的学习。

在改革的推动下,未来会更加侧重“数学综合能力”以及“数学应用”的培养,这就要靠平时的积累沉淀。

自主招生渠道变宽

初中生应主动寻找机会

高考改革后自主招生会不会有新变化?关于这一问题,北师大实验中学副校长李晓辉表示,从目前浙江、上海两个试点新高考的省市来看,特别是浙江出了三位一体的考查方式,即高考成绩占60%,平时学业水平考试占10%,高校综合素质评价占30%。

按这一分数比例看,在高考难度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30%的综合素质评价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李晓辉分析说,未来高校在自主招生方面投入力度可能会加大,自主招生的渠道也会越来越宽。

如果初中生进入高中之后,想走自主招生这条路,就需要注重思维能力的提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且着手从以下方面做准备。

如果你成绩很优异,并且精力充沛,权衡是否选择竞赛帮助你问鼎名校,或是多参加各种比赛,将自招作为一个冲击名校的辅助。(还是有很多不错的学校,初审条件放的并不严格,诸如东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

如果你仅仅是想花钱,买一条自招的路,看看是否有机会低分上名校。实话告诉你,概率很低,特别低,能买到的奖项含金量都不高,而且复试看个人水平,一测就露馅,选择艺考或者出国可能是更好的方式。

综合评价招生

初中生更注重每一次的考试

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即“3+3+高校考核+综合评价”。

第一个“3”是指夏季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成绩。
第二个“3”是指学生自主选择的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
“高校考核”是指高校自主进行的笔试、面试等成绩。
“综合评价”是指高校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进行评价的赋分(占考生总成绩的一定比例)。

其中夏季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50%。

也就是说,每一次的考试都至关重要,不再是之前的,高考分数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所以初中生需要在一开始就需要树立一种意识:重视每一次的考试。只有在初中打下良好基础,才能在高中时,更加得心应手。

语文越来越“理科”

思维转变提前做

文理不分科后,语文不再属于过去简单意义上的“文科”,不再只是考查知识的积累,也不再只是考查语感,更不再只是考查形象思维能力。不单单是简单的“文”科思维,它更在考“理”性思维。它是在全面考查学生的逻辑能力,推理能力,思想高度,思想深度。

总之,新高考,语文注重批判性思维即思辨能力的考查,如果过不了这一关,语文成线将惨不忍睹。

新高考后语文怎么学?

1.用温儒敏先生的话“读书为要”!充分利用快读、默读、跳读、猜读。我看不懂这个,我猜读;我对这个不感兴趣,我跳读。其实这样也有好处,读完西游记,就读三侠五义、封神榜,读得多了,水平就上来了。

2.从容易读进去的文学书入手,走出阅读舒适区,逐渐扩展到其他如哲学、历史、经济、科技等阅读内容。

3.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有意识地加强思维训练。阅读量+思维训练,你就是新高考语文大赢家!

3+3考试模式或3+2+1考试模式

对两类学生不利

新高考“3+3”模式,从上海、浙江开始试点,之后推广到山东、海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但是,这种模式在实行过程中,有一个严重的Bug,那就是因为赋分制度不合理导致的“弃物理”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无法弥补,并且越来越严重。

于是新高考改革的“修复补丁”,“3+1+2”模式出现了,物理、历史成了必选科目,而且这两科不实行等级赋分,这是一种深受专家喜爱的模式,既符合新高考改革的方向,又拯救了物理,保障了选择物理的人数,于是江苏、河北等8省宣布实行。

要想较为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一般会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一是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参加的社团活动;
二是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六个学科高中课程内容的了解,以及学科教师教学水平、师生关系;
三是自己所选学科组合成绩在年级中的排名;
四是对高校专业的了解、高校专业与高中学科的关系、高校专业就业方向、高校专业对学科选择的要求;
五是性格及职业倾向测评数据;
六是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的职业。

建议初中生首先提前开始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充分征求家长、教师意见,基本确定自己的高校专业学习方向和今后的就业方向。

其次,通过各学科必修课程的学习,充分了解所选学科与高校专业的关系,适当参考学科成绩,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3个等级考学科。

对于新高考实行后会有哪些变化,流传着很多言论,让一部分即将参与新高考,与还未参加新高考的学生和家长变得恐慌与焦虑。

其实,这种焦虑完全没有必要。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曾经在“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论坛活动中,明确提到,“高考制度仍是教育的指挥棒、社会的稳定器”。

由此可见,新高考是改革上的进步,只会更好地选拔高等教育所需要的人才。

那么大家对新高考究竟有什么样的误读呢?

误读一:新高考让考试变得越来越难

新高考改革一出,很多人就推断:之后的考试必将越来越难。

新高考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才,也是为了让高考变得更加公正。改革是朝着良好的方向改进,并不会出现所谓的越来越难。

而所谓的难,是你对新高考改革的不理解,不知道如何适应新高考改革,在新高考下如何选择要考试的科目以及如何适应新高考改变自己的学习与复习方法。

所以,及时了解政策动态,适应各种变化,并根据自身情况作出调整,才不会出现认为新高考越来越难的想法。

误读二:新高考物理不再重要

物理在高中阶段,是大部分学生的拦路虎。“6+3”考试选择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物理成绩不好的学生减轻学习压力。

或许更多的学生不会选择物理这一科目,但绝对不能证明物理不再重要。

新一轮高考改革也通过各种方法避免选考物理考生人数下降问题?一是通过制度设计。教育部出台《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要求,考生如果想修读有物理要求的专业,就必须选考物理,无法通过回避物理的方式实现。

从另外一个方面说,物理可覆盖专业范围最广,占比94.3%。这就意味着,选择物理这一科目,到时候在大学专业上会有更多的选择。对于一些想要去理工专业院校强的学生,选择物理是必然。

所以,一些所谓“物理不再重要”的论断,只是一种片面的说话。不可否认,对于物理科目不擅长的学生来说,不考物理确实是一个好消息,但这并不意味着大部分都将放弃选择物理。

误读三:新高考模式下的学习更加适合女生

新高考改革后,语文成为第一学科,很多人认为新高考更适合女生学习。

虽然男女生在智力上、学习方式上都会有一定的差异,但性别并不能作为是否适合新高考的判断标准。

新高考下的学习看得是学生的整体分数,而一个较高水平的整体分数来自于平时的学习,日常坚持的努力与在考试中的临场发挥。

最后猪哥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面对高考改革,一定要保持拥抱改革的态度,时刻关注改革趋势,早做准备,未雨绸缪。

上一篇: 原创“半藏森林”粉丝暴涨成大赢家!受害者...

下一篇: 原创美国延长豁免期后,又开始批准美企许可...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