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金融专家对房地产的8个预见

时间:2019-11-14 16:55:3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一位金融专家对房地产的8个预见

来源:地产豪言 授权发布

下面8点告诫来自某知名的金融地产专家。

预见1:地产稳定,就是金融稳定,就是中国经济的稳定。因为坊间数据说涉房融资高达50万亿元。

有人曾说,汽车业不得了,能带动上下游150多个行业。房地产笑了,它带动的有280多个行业。

从销售金额、面积及人们从中获得的幸福感来说,汽车与房地产相比,本是小巫见大巫。

房地产其实有点冤——尽管水泥、钢材、玻璃和铝型材的相当部分(甚至一半以上)产能都是房地产在支撑;尽管保利、中海、中化、中建等一系列央企集团并表后利润的90%以上来自房地产。但房地产却与实体经济被认是对立面,被认为侵占了本该流入实体经济的各种资源。

房地产被认为与振兴实体经济、与维持金融稳定、与促进居民消费、与地主财税治理等领域均存在着此消彼涨的跷跷板关系。

地产也被与消费对立起来,说高房价抑制了消费,尽管从数据上看不出来它们之间有什么水火不容的关系。

社会各方应该实事求是厘清上述关系的真相,房企亦不宜进一步自我矮化,不应妄自菲薄。

预见2:下行周期,房企要注重财务平衡,不宜透支未来。

在2014年的第一季,我们曾看见过中国房地产出现过两位数的下跌,但那只是上行周期中一次巨大的颠簸。但从2018年第四季和2019年第一季的情况看,真正的行业拐点似乎已经到来。

中国经济处于持续放缓周期,有哪位经济学家会乐观地认为2020年后,中国经济增长能高过6%呢?有谁会认为房地产曾有过的超高利润还能维持呢?

其实,过去20年内,房价上涨与居民收入上涨的幅度差不多,只不过前者的波动更大。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很多人说房子买不起。

如果今后一些年里,人们收入从以往的年均增长9%—10%,降到年均增长4%—5%的话,虽然房价不会快速上涨,但由于收入增长减缓,房价相对更贵了。这是下行周期中不能透支市场的重要原因。

当下,房地产市场无疑处于高位平台或下行周期,未来更多的是存量博弈。房企的土地获取或加载产业行为,需要算清当下台账,不透支未来。

预见3:大环境难以支撑高周转,应更注意货地比(货值与土储值之比)。

过去20年里,中国房地产总销售面积约在170亿平米,销售额约99.2万亿元。其中土地出让金42—43万亿元,再计入税费,可知大概全国整体货地比在2:1左右。

在过去的5年里,经营环境好时,货地比4:1甚至5:1都有可能。但在2016年和平2017年抢了高价地的房企,货地比能做到2:1或3:1就不错了。

高货地比,意味着更宽的安全边际和更强的市场耐受力。

只有高货地比,才能穿越周期,才能忍受较慢的去化率,才有比较安全的利润边界。

曾大放异彩的高周转要求快速去化和宽松的外部环境,要求流程、工序和产品能够标准化。但在淡市中,“麻辣烫”思维的快速模式难以为继。货地比可能比快周转更重要。

预见4:不贪大——即使头部企业也未必在所有方面通吃,而是有所“取舍”。

全国领先的头部企业,是否一定在布局范围和产品线上贪大求全?不尽然。要有轻重取舍。

因为区域市场的结构性差异越来越大。

为稳健计,将来主要市场将集中于东南经济圈,不超过50个城市。这是未来中国经济活力之所在。从房地产角度看,这些区域贡献了75%以上的份额。

如果说,中国房地产区布局战略也有一条“胡焕庸线”的话,那应该是以武汉为原点,北不过长江,西不过京广线。

不信的话,你可以对比一下广东、江苏和山东。以经济实力而言,他们曾经处于同一梯队。但现在山东不能与江苏比,而江苏也远远落后于广东。中国的经济重心重新向东向南转移的特点十分明显。

但这并不是说东南之外的区域市场没有亮点,只不过是呈现出孤立的点状分布。

布局上还要对待很多有双雄记的省份,如福建的福州与厦门、山东的济南与青岛等,江苏的南京与苏州,前者为行政中心,后者为魅力型城市。

未来的岁月里,首卫度重于双核驱动,在存量博弈时代尤为明显。所以,你要更重视行政中心甚于魅力型城市。

从产品上看,过去供应的170亿平米中,约有50—55亿平米是非住宅,相当于城镇人口人均占有超过6平米。

以产品用途而言,非住宅的过剩情况比住宅严重。

相比之下,旧城改造需求确定、利润较厚,住宅比非住宅利润丰厚,所以,对非住宅、产业加地产等产品类型,宜谨慎。

总结:头部企业尚且不能样样通吃,如果你不是TOP10,那么未来“战略收缩,突出重点”恐怕是题中应有之义。

预见5::每家房企背后都有大银行的身影,对金融机构客气一点没坏处,免得前踞后恭的尴尬。

过去几年,排名前几十的房企,见到银行的人都是很牛的。未来的身段放得要低一些。

因为你的日子会更不好过,而金融的支持变成更加重要。

缺乏金融背景的房企,其财务状况会更加脆弱。

也因为,金融业去产能化比地产业还要严重,金融市场开放化、金融机构集中化和大型银行主导化,决定了大型房企必须主动拥抱银行及其影子系统。

预见6:以前稀缺是土地,未来地根、银根双稀缺时代将到来,要构建地产命运共同体。

随着经济下行,企业面临更多风险和更低回报。

而房地产行业仍然拥有较高的毛利和净利,这决定了它更能忍受“金融霸凌”,更能够全周期与金融合作,发力解决其前期拿地和供应链金融两大痛点,也因为这两块的利润回报相对比较厚。

预见7:黑石模式将是中国房企的未来方向。

中国地产融资50万亿,其中27亿按揭,11万亿是开发贷,5万亿公积金,还有影子银行5—6万亿。

未来资金链能够平衡吗?恐怕有些难度。

房企资金来源三分之一是预售,三分之一是举借,三分之一是自筹。

三种方式之中,预售和按揭不降就不错,所以开发商本身的能力强弱消长就特别重要了。

未来大趋势将是资金收紧。

比如按揭,在2016—2018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发放按揭的增速未有低于20%者,目前约是17%。

内部修炼的角度,房企也不能只依赖传统的投资开发销售模式。

看看黑石,它有研究、投资、开发、自持、资管等“地产+产业”和“地产+金融”全链条广谱能力。

地产是本,服务是质。

未来居民支出的一半以上是购买服务,而不是购买商品。

相应地,中国房地产行业由住宅到商办,由物管到资管,由加载产业到城市更新,房企未来面临着下行长周期,需要整合和打造适应全产业链的资源和能力。

不宜妄自菲薄的是:未业中国的优质房企有可能比黑石做得更好。

预见8::你的胜出,未必是因为你有多成功,而是对手失败了。

未来地产利润率会下降。现在受制于获地成本,未来则受制于融资成本。当然,这个过程还会比较漫长。

过去几年,制造业整体收缩了10%—15%,最富裕人群在2018年收缩了5%,而供给侧改革仍在进行。

马太效应下,TOP10将从目前的18%占有率增长到五年内的30%或50%。

企业集中化和中小企业出局是未来趋势。但大型房企的扩张分主动扩张和被动扩张,如果完全是主动性增长,年增长率将不得不达到两位数,这是比较困难而有风险的。

未来行业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可能是:不是你有多么成功,而是因为你的对手都失败了。

所以,避免犯战略性错误有着决定性意义!

上一篇: 「推荐」只需几步就能学会的丝袜质感画法,...

下一篇: 原创郑爽生图流出,“鹰钩鼻”太吓人,难道...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