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决战中途岛》:套路珍珠港,低配敦刻尔克,《2012》导演的中式主旋律太常规

时间:2019-11-11 12:12:2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决战中途岛》:套路珍珠港,低配敦刻尔克,《2012》导演的中式主旋律太常规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如今涉及“战争场面”的电影,很多都是超级英雄or科幻大片了,纯正的战争片真是越来越少。上周五上映的这部《决战中途岛》,算是填补了今年的空缺。

目前这部电影的国内票房表现比较平淡,首周末后才破亿,依然被《少年的你》压制。对于一部大片来说这个成绩不算有水花。

但凡对近代史有一些认知,都知道中途岛战役意味着什么。正是因为美军在这场战斗中重创了日本,扭转了太平洋战争的局势,从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于这场战役的电影也有不少,最知名的大概是1976年美国拍摄的《中途岛之役》,当时的很多好莱坞明星,如奥斯卡影帝查尔顿·赫斯顿、获得金球奖提名的格伦·福特等都集体出演了这部电影。

如今再把这个故事拿出来讲一次,也有新的意义。至少现在的特效比起40年前进步不少,能够更直观地带我们感受当年的战争现场。

就视觉效果这方面来说,《决战中途岛》是期待中的好莱坞水准。导演罗兰·艾默里奇以拍科幻大片知名,如《星际之门》、《独立日》、《2012》、《后天》,对于怎么拍大场面很熟悉。

历史题材需要写实,罗兰·艾默里奇没法完全发挥在科幻电影里的特长,不过战争场面还是做了不少设计。

中途岛战役是“海空大战”,密集的飞机和战舰自然必不可少↓↓

但最精彩的其实是一些场面相对较小的近距离作战,比如轰炸机贴地飞行,紧张感十足↓↓

导演还很喜欢用飞机来制造悬念。从航空母舰上极限起飞,水汽遮挡了观众的视线,到底是否起飞成功就让观众悬心。

这个俯冲式投弹也是片中最紧张刺激的时刻之一↓↓时而切换第一视角让人仿佛坐上了过山车,几次俯冲之后炮弹投歪和敌方擦肩而过也是让人手心出汗。

特效与时俱进,但在叙事上《决战中途岛》反而很复古,完全是一出老派的好莱坞主旋律+热血直男片。

只要看过几部美式战争电影,像是《珍珠港》、《血战钢锯岭》,立刻就能get到都用了哪些熟悉的套路。

比如从普通士兵的视角出发,以他们的参战经历串起整个大的历史事件,再为主角安排亲情爱情戏外加一些战友兄弟情,以此突显他们普通人的一面,就是很传统的战争片人物塑造方法。

至于讲故事的方法,《决战中途岛》也是简单直接,先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点——日军轰炸珍珠港讲起,以时间为顺序,一步步引出美军轰炸东京湾,以及双方如何在中途岛决一死战。全然是部历史科普片,简单易懂。

顺带一说,除了中途岛战役,还能再看到珍珠港、东京湾、马绍尔战役等大战,非常划算了。

故事都是常见套路,如何煽情也就很好预料了。战友受伤牺牲、普通士兵战胜恐惧奋勇向前、胜利之后的喜悦,每一个情绪高潮都在预料之中。

这么一看,《决战中途岛》还挺有现在国内主旋律大片的味道,都是四个字,传统、安全。

除了风格,还有两个地方尤其相似。我们的历史题材主旋律都喜欢群像,既表现历史名人,又加入小人物(比如前段时间刚上映过的《决胜时刻》)。《决战中途岛》也是如此,除了士兵、军官,也有日本天皇、偷袭美军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海战的谋划者山本五十六、美国著名的尼米兹上将这样的名人出镜。

以及交代主要角色结局的PPT式结尾,真是非常亲切。

换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我们在学习好莱坞式主旋律模式的道路上,算是获得了一定成效吧。

当然《决战中途岛》和国产主旋律还是有区别的,美式大片更敢于正面塑造敌人的形象。片中对日本人的表现相对客观,除了对战争的疯狂一面,也展露了他们惧怕死亡、惧怕失败的人性一面。

这也直观传达了一个道理:战争面前,人人都一样要面对残酷。

虽然《决战中途岛》总体上品质不错,但因为太传统和套路,国内外评分网站(不算上猫眼淘票票等购票平台)给出的分数都不算太高。豆瓣目前7.5,IMDb更严格,只给了6.4。

作为一部好莱坞电影,《决战中途岛》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在深度上其实没有达到期待值。

庞大的群像导致没有更具体的切入角度,这其实不利于提升电影的艺术性——因为没有办法表达更深层的观点。

个体的成长经历,以及在战争中的挣扎有讲到,但只是蜻蜓点水带过了,没有深挖任何一个人的心态。

此外,中途岛战役其实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励志典范,但电影的铺垫并不够。作为观众并没有很直观感受到美日双方的实力悬殊。

一个大家都知道结局的故事,其中不为人知的细节,或者触发新的思考角度,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决战中途岛》就像一部表演出来的纪录片,按部就班再把故事讲一遍。

考虑到这部电影有国内公司参与,而且也要在国内上映,选最安全的路线大概也是种保障吧。

只是和更优秀的同类电影一比,多少还是觉得有些可惜。

这部电影最直观的对比对象当然是《珍珠港》,毕竟都涉及了相同的历史事件。《珍珠港》的三角恋设定一直被争议,但乱世爱情确实是一个更具体、更以小见大的角度。

《珍珠港》

《决战中途岛》拍得很全面,但全面也意味着很难让人走入故事,并且留下深刻记忆。

看完《决战中途岛》会马上联想到的电影,还有《敦刻尔克》。两部电影需要拍摄的战场环境是很相似的,都是海上+天空两个战场。而且某些音乐氛围也有几分相像,都是用快节奏的低沉配乐营造压抑感。

但要说电影感的话,《决战中途岛》是完全逊色的。诺兰做到了怎样把一个结局明确的故事做出悬疑感,从而引人入胜。并且拍摄大场面时慎用特效,最后呈现的是真刀实枪的质感。

《敦刻尔克》

《决战中途岛》故事上有多没新意已经说得很多了。全部用特效完成战争戏的做法,乍一看没问题,和《敦刻尔克》一对比会发现视听上少了很多实感。

《敦刻尔克》使用了二战时真实的船舰和飞机,并向历史专家请教各种飞机的不同特点和飞行要领。船只、飞机、人物之间的调度都是有机的。

从图片看,两部电影差别不大,但在影院观影时的沉浸感和代入感是有明显区别的。具体来说,《敦刻尔克》可以做到让人走入故事情境,感受到压抑氛围,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但看《决战中途岛》时不过是一个旁观者。

《敦刻尔克》

观众有过更好的体验之后,这类传统复古、仅依靠特效的大片显然已经不能再带来惊喜了。

并不是没有用心做,而是这样的方式在当下显得平庸落伍。电影工业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又回头使用七八十年代的老套路,那么拍这部电影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要说铭记历史,那不如直接看纪录片。

一部好电影,至少要有某一方面能做到当下的极致。就如《血战钢锯岭》,虽然故事也是典型美式主旋律,但胜在战斗场面足够硬核,因此依然有吸引力。

《血战钢锯岭》

如《敦刻尔克》一样直接打破常规战争片框架,多线并行、不出现一个敌人的拍法,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为了完成任务而拍电影,还是真正在进行创作,观众都能敏锐感知到。被铭记的,永远都不会是没有自己思考的东西。

上一篇: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党建暨省级文明校园...

下一篇: 樊登最新演讲-《知识进化论》广州站演讲实...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