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怼完杨颖又惹哭刘雯,这位隐藏在幕后的男人究竟是谁?

时间:2019-11-09 17:58:0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怼完杨颖又惹哭刘雯,这位隐藏在幕后的男人究竟是谁?

《奇遇人生》第二季的第一期,他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杨颖“喜好走捷径”的特点;

第三期,刘雯说“单身很好,我总记得快乐的事”,他说“所以你会选择性失忆”。

姐妹们围着篝火聊得开开心心的,他一句话就把刘雯说到哭泣。

这是刘雯在节目里唯一的一次因为难过而哭。

很多人都在弹幕里表示心疼刘雯,但几乎没有人认为导演说的话是有错的,他只不过是越过了刘雯对外界竖起的壁垒,直接戳中了她小心翼翼护着的地方。

他已经不止一次惹哭过女嘉宾了。听起来很让人讨厌,但你不得不佩服他每一次都说到了点子上。

这么刚的导演,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是时候谈谈这个不走寻常路的导演了

赵琦——全球纪录片最高奖项“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伊文思奖”的获得者。

同时还获得了艾美奖、圣丹斯大奖、亚太电影大奖等等。

拿过这么多国际奖项的导演,他是中国第一个。

但相较于曝光度极高的明星来说,他这个幕后统筹工作者,并不被人熟知。

中国的纪录片之路走得并不顺畅。我们不缺好导演,而是缺有经验的制作人。

一个有经验的制作人,因为熟知市场规则,会将各种有利的东西提炼出来,给纪录片导演提供思路和启发,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尤其是与官方合作方面,纪录片会涉及到更多流程。

十年前,国内在纪录片这个领域的开放程度不够,倒是逼得一些制片人绝处逢生,赵琦就是这样成为了中国最会“找钱”的纪录片导演。

比如他担任制片的《归途列车》,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国产纪录片,国际上的基金和机构也提供了支持,这些都是制片人需要去沟通的工作。

他需要懂英语、懂财务和法律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在国际运作机制下维护己方最大的权益。

因为这些幕后工作者的付出,纪录春运和中国亲情关系的《归途列车》大获成功,揽收国内外40多个奖项,多次在国外电视台以及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

但赵琦并不想一直都跟着导演的思维去做这些幕后工作,遇到一些拍摄题材冒出自己的想法时,因为不是导演他不能控制题材的走向,于是他就想拍一些自己想做的东西,完全可以掌控的那种。

于是就有了《殇城》,有了《行走敦煌》,直至现在正在播出的《奇遇人生》。

与之前参与制片、编剧,或者执导的有关民生的纪录片不同,《奇遇人生》有了明星的参与,看起来更像是一档真人秀综艺。

但严格来说,《奇遇人生》的基调依然是纪录片。它不会因为明星的参与而变成有剧本的综艺节目。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网友在观看了节目之后发出感叹:画面简直太美了!是不是有两拨截然不同的人在一起录制这个节目,一拨人负责明星娱乐,一拨人负责纪录片。

从纪录片导演到制作明星真人秀,他的原则从未改变

赵琦在第一次尝试做导演之后,说过这样一番话:“对于年轻导演来说,首先要有热情,而且一定要有底线和原则,原则首先是真实……

一直都是在做比较严肃的纪录片,赵琦并没有沾染上很多综艺制片人的那种套路。

在央视英语频道担任了10年纪录片制片人,并多次担任国际上的纪录片大会评委,在纪录片领域他一直都是先锋者或者说“鬼才”。

他的高度其实很难让人想到——会接地气的去做一档有明星参与的纪录片。

但他还是坚持着自己的原则,真实展现生活本来的样子。

倒并不是说明星就代表着“假”,而是在娱乐圈浸淫过的人,多少都会被动or主动染上一些“表演”的痕迹。

比如国内一些真人秀综艺,不管是买了版权的还是山寨货,总是没办法做到原综艺的那种真诚度。

原因很简单,剧本限制+明星资本干扰。

套路综艺成常态

赵丽颖为什么被人喊“赵小刀”,就是因为说话过于耿直喜欢补刀。曾经在录制快综艺《跑男》之后接受采访,她就不小心说漏了嘴:

以前觉得上节目挺好玩的,后来才知道拍戏才是让我最自然的。因为不管怎么上真人秀,始终那台机器就让我不舒服,始终会安排一些剧本……

综艺节目按剧本造人设,早已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套路。包括一些现场选秀类的节目,据墨君在现场看到的与播出后的效果,发觉后期做了很多剪辑工作,一些可能会给节目造成不利影响的,都被剪掉了。

时长将近7小时的现场,最后被剪成两三个小时。

在有限的播出时间内剪掉多余的镜头是正常的,但显然很多综艺走入了“不真诚”与“强行造争议”的误区。

而一些能够造成争议的被胡乱拼凑到一起,无底线的剪辑给大家看到的是一个不对劲的明星。

比如袁立被剪辑成“失忆症患者”的那期《演员的诞生》。

观众在屏幕上看到了一个前言不搭后语,行为举止不当的袁立。再配上导师章子怡震惊的表情,似乎袁立老师真的疯掉了。然后这一期节目很快就上了热搜。

若不是袁立敢说敢做的性格,晒出大量证据,大家也不知道原来节目存在偷梁换柱的各种“神剪辑”。

类似于《哈哈农夫》、《中餐厅》、《向往的生活》等等慢综艺,真诚度就相对要多一些。但依然脱不开快综艺的套路:放大情绪,故意用明星之间的情感冲突等来博眼球制造话题。

说到底还是没有抓到慢综艺的精髓——去伪存真,还原生活本来的模样。

明星参与的纪录片能不能接近真实?

《奇遇人生》被一些人称之为慢综艺,因为有明星的参与才有了综艺的味道。但其实它依然是纪录片的形式。

即便没有看过纪录片的观众,仅仅是节目里的取景构图,也足以看得出,这是相当专业的摄影团队才能呈现出的格调氛围。

摄影师孙少光,是中国最具国际声誉的纪录片摄影师。

总导演赵琦,有时候也会在综艺里露半张脸,说几句话。包括摄影师等工作人员,也有过多次出镜的机会。

就是让人觉得轻松,大家都是一体的感觉。

第一季邀请到的明星有小S、窦骁、春夏、朴树、毛不易、宋佳等等。

节目当然是有个预设的方向,但并没有细分到每个步骤应该怎样做。所以他们在到达赞比亚大象孤儿院时,因为两头小象的失踪,突然改变了接下来的行程。

这就是纪录片中的真实。任何突发状况,都会因地制宜改变方向。就算进节目前你是个万众瞩目的大明星,进入节目后也能让大家看到一个褪去铅华的普通人。

所以你看到了angelababy在体力不支的时候不断放弃,你看到了她一边说着要努力往上爬,一边放徐爷爷的鸽子。好的一面,坏的一面,都展现了出来。

如果他们把angelababy坐车的片段剪掉,只放骑行的镜头是不是更完美?很明显,她在坐车的时候“不擅于”煲鸡汤,车内的镜头也没有什么美感,单调乏味,但节目依然把这些放了出来。

可以说非常真实了,真实到angelababy的粉丝看了想打人。

反套路,就是没有套路

每一个嘉宾来到节目问导演要怎么做的时候,赵琦说:你随便。

我们能够从《奇遇人生》里看到明星真实的一面,是因为他们常常忘了这是个节目或者纪录片。

没人在一边打手势或举牌子告诉他们下一步该做什么说什么。

于是他们走着走着就把内心给袒露了出来。

哪怕小S惯喜欢插科打诨,综艺节目主持了那么多年早已练就了一身圆滑本领,但在这里,她回归了自己。听到小象也会做噩梦的时候,她突然就哭了,脆弱、敏感。

在自然状态下,她首先是一个母亲,一个柔软的女性,这才是真正的她。

李诞完全可以在《吐槽大会》上曝出自己的婚姻状况,多猛的料啊!他没有说过。却在《奇遇人生》和李小牧喝酒聊天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把这些藏着的事情说了出来。

就是那种淡淡的氛围,喝着小酒,聊到了这个点。如果是在有预设台词预设剧本的节目上,能做得到这么放松吗?肯定不能。

赵琦就是擅于创造出这种环境,但其实也不能算是“创造”。如果一切水到渠成了,不去干涉事情的发展,谁都会卸下那层防御,不经意间展露出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样子,而不是台前立起的人设。

说起来返璞归真最是简单,却没有几个人愿意这么去做。

因为大家都在设定剧本,都在跟风走套路啊,独辟蹊径意味着担当极大风险,一个大型节目有那么多人在共同完成,这个风险不是一个人就可以担得起的。

2006年,赵琦就自己贷款了30万去做《归途列车》的制片,正是因为他有足够的热情和把控全局的前瞻性。

用拍纪录片的手法去拍明星真人秀,似乎有些大材小用,但因为有过往的经验和优秀团队,加上适当的骄傲与不妥协,他才能把这档节目做出真正的“慢节奏”。

有些节目让你看到明星花边,有的节目让你肾上腺素飙升,有些节目纯粹笑过就忘,但《奇遇人生》是真的在帮助明星脱去伪装探索内心,千人有千面,总有一个瞬间攻破你的泪腺。

观众会想着,明明那些话很平凡啊。可它就真实的像在自己身上发生过一样。

“你是什么样,我的镜头出来就是什么样”

接手《奇遇人生》对于赵琦来说,其实是一个机缘巧合。起先是阿雅想做一档比较独特的慢综艺,找到赵琦的团队后,大家反复磋商定出了这样一个方案:由阿雅分别陪同十位艺人去旅行。

听起来非常简单,且看不到重点。

例如《极限挑战》的主题是在国外展开竞赛性质的游戏真人秀,《花儿与少年》的主题是在国外旅行时展现出各艺人间的人物关系、相处模式。那《奇遇人生》每一期都只有阿雅陪同一个艺人参加,既没有游戏环节,也没有人物关系纠葛,这个旅行到底要展现出什么?

所以好多明星都拒绝过这档节目的邀请。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节目是什么形态,自己在节目中到底要做些什么。

赵琦曾经很苦恼,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跟一个喜剧演员还是什么这种明星,一个小孩,我跟你聊这个干什么。

在接触这档节目之前,赵琦甚至不认识参与的十个明星中的任何一个。

他的圈子和娱乐圈是不交集的。

所以他才不会事先去给某个明星定个什么人设,或是维持人设等等。“我就是从一个体验者的角度去拍他们,镜头是没有判断价值的,你是什么人,我的镜头出来就是什么样。

唯一与纪录片不一样的是,开拍之前团队会对明星和场景进行设计。

好在这种设计并不绝对,赵琦只会根据明星的特点和本期主题搭建一个大概的场景,一个可能会有奇遇的场景,具体开拍之后是什么样子,都是无法预料的。

所以说愿意上这个节目的明星都非常具有冒险精神。

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放开了自己,若是平时的伪装过于厚重的话,上这个节目无异于给自己扒皮。

明星们为什么都能在节目里轻易揭开面具?

朴树要不是缺钱,根本不会答应来这个节目。这话是他自己说的。

起初各种抗拒,各种不配合,甚至还飙脏话吐槽节目某些形式。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很丧很宅的中年男人,对一切都不感兴趣,像是被逼着来和阿雅旅行一样。

但是阿雅的包容渐渐感染了他,学会放开自己接触一些起初觉得很无聊的事物,后来坐在摩托车后座的朴树笑得像个孩子。那一期节目因为朴树的“真香现场”还上了热搜。

观众明白了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不合群,性格孤僻不顾别人的感受,因为他从来都不介意别人给他贴上的标签,他就是喜欢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骑着小电驴用着诺基亚,住在偏远便宜的小房子里。

他就是一个纯粹的音乐人,把自己看做是一把乐器,或者是一个传播音乐的管道。因此而慢慢的远离了世俗。

他去的古巴就是节目特意为他选的旅游地点,这个和他有着相同特质的城市,非常抵制外来文化。

在不断的冲突中他探索到了自己的内心,或许这不会让他很快改变自己,但他终于愿意尝试着去和世俗建立一个桥梁。节目结束后,不断传来朴树的好消息:去考摩托车驾照了,可以骑上路了……

一定有很多人疑惑,朴树封闭了那么久的心是怎么打开的,甚至继而去怀疑节目是不是故意给他设立了这样的反转台本去“演”。

赵琦的做法或许能够给之后想要做慢综艺的导演们一些启发。

1、小团队远距离摄制模式

赵琦采用的是“小机器”和“小团队”的模式。不带大型录制设备,尽量远距离拍摄,让艺人感受不到镜头时刻怼着的压迫感。“我们尽可能减少镜头的介入,即便外拍和跟拍,也不会跟得太近,这样艺人会更加放松和自然”。

(负责录制声音的楠哥和范爷)

同行的团队,他们控制在20人左右,因为人少,不需要像其他综艺节目一样做清场,故而能够让艺人忽略镜头的存在,这就是赵琦作为纪录片拍摄的经验。

2、要求艺人远离团队保护

赵琦的观点是艺人在自己的经纪团队保护下,很难表现出真实的一面。如果每天摄制一段后马上回到自己的团队里面,很难与节目组形成亲密关系。只有跳出舒适圈,他们才会依赖节目组,呈现出来的也愈加真实。

在《奇遇人生》第二季刘雯这一期里,出发之前刘雯和经纪人通话时,得到了“好好玩”的祝福,她竟然开心到哭了。

你完全可以感受到,一个时刻被保护着或者说被安排着的艺人,脱离了那个舒适圈之后,就像是好不容易被父母放出去撒野的孩子,这种感觉确实会哇的一声哭出声来。

3、录制周期较长

很多旅游性质的综艺节目,其实只是两三天的拍摄周期,拍完就坐飞机走人,时间上特别赶的情况下,艺人很难真正放慢脚步去体会节目带给他们的氛围。观众看到的,自然也是不太真诚的台本演出。

《奇遇人生》每一期的拍摄周期至少有六七天,也不会去游客很多的著名景点。甚至因为天气的意外,他们会逗留更长的时间。

比如窦骁的那期就因为下雨,大家等待了好几天才能出行。偏偏就是大家等着雨停极其烦躁的时候,窦骁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天不会因为你急它就改变,你实际上没有其他选择,今天不行还有明天。不要让你的预期变成框住你的限定,你是自由的。

你看,不经意间就道出了“奇遇”的真谛。

如果不是一次次没有预设的“意外”,你怎么能知道艺人们有睿智、可爱、甚至糟糕的一面。

综艺节目不只有娱乐 还有诗和远方

“我们一直觉得综艺节目就是做娱乐,但在娱乐之外其实还有更多可能”,赵琦曾这样说。

国内也有过类似的高质量慢综艺如《我们的侣行》,豆瓣评分非常高,却因为素人的缘故,它的传播面并不太广。

将明星作为主导,用拍纪录片的技术去拍摄真人秀,这当然是一个新的尝试,之所以赵琦愿意放低姿态去接受这样的挑战,因为他看到了其深层次的意义。

他觉得明星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源,主导参与活动会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如果我们把这种吸引力用来聚焦社会领域,吸引大家关注那些更有社会意义与价值的东西,不是更好吗?

在第一季毛不易那一期,节目组带他走入一个“临终关怀”机构。在这里毛不易和老人们的互动能够让很多不了解临终关怀的年轻人,近距离的感受到这些老人的生活状态。

在第二季刘雯这期,她们在北极捡到了废弃的塑料袋,我们看到了环保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比起报纸媒体上的字面语言,这种直观的感受来得更为震撼心灵。

这就是明星带来的正面效应。

我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综艺团队,但这并不是我们的劣势和短板”。相反,他们用自己擅长的纪录片创作方式,给国内明星综艺注入了一股清流。

当我们凝视世界时,世界也凝视着我们,当我们遇见他们时,我们也遇见了自己。这种真诚的遇见,我们期待会有更多。

上一篇: 2019江苏足球丰收年!夺冠升乙+获季军...

下一篇: 张本智和0-3惨遭国乒猛将横扫!疯狂乱叫...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