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边谈艺】王有政:“自然”是我创作的唯一女神

时间:2019-11-06 18:39:48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砚边谈艺】王有政:“自然”是我创作的唯一女神

▲画家王有政

“自然”是我创作的唯一女神

......

“自然主义”、“爱与生命”“人性之美”等关键词属于王有政。与长安画坛悲怆、雄浑、浓烈的西部风格差异在于,王有政的乡土写实人物画中洋溢温馨与甜蜜,是首首动听的夜曲。

“当他来到这个世界,从母亲的慈目中第一次感触到真爱;从此,一颗种子深藏与心。后来他做了画家,便到世上去寻找、去相认、去表述,不知疲倦地将充满真爱的温馨人性播散在他的作品中。”其多年同学好友、评论家程征这样概述。

另一位评论家好友刘骁纯则为王有政的画风定义为“田园自然主义”,认为他艺术风格鲜明而稳定,在用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和真实心情“描述生命。”

王有政也是全国美展上走出来的画家,从1979到2009年间,他曾连续五届获得美展各类奖项。他对生活美、人性美、亲情美、自然美的独特发现,应了罗丹的话: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发现中美来。不是宏大叙事、不是长歌当哭,画里永远是朴素的、明媚的农民。“自然”是王有政创作的女神。

母亲, 我心中的佛 1994年

母亲,我心中的佛

在王有政自然主义的大量作品中,亲情占很大的比重,而母亲这一角色更值得关注。

1994年,《母亲,我心中的佛》采用了象征手法为“母亲”造像,并在画面上方书写了大段文字表达王有政对母亲的崇拜与爱。

而1991年的《游子归》则是王有政和自己母亲相处的真实描述。作者睡在母亲身边,目前则在安详地做针线,是诗人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真实再现,视之令人泪目。王有政解释:对于母亲来说,儿女就是她的“作品”。如果她的孩子成人了,而且还做出了一些成绩的话,那么,母亲就会觉得她的“作品”是成功的。

游子归 1997年

王有政有位平凡伟大的母亲,虽处乡村,也是读书识字上过女学的。正是如此,她在贫困的环境中一手将几位孩子抚养长大并都送往学校接受了好的教育。也因如此,王有政永恒怀念乡间生活和无私母爱,并遗传了母亲温柔并坚韧的性格。

2000年,王有政的母亲于97岁高龄去世。王有政悲痛难抑,并请书法家友人雷珍民为目前撰写墓志,描述了母亲“寸足当男,披星戴月,挥镰策鞭,纺织厨作、一肩承担”的艰辛勤劳。并认为其母是“贤妻良母表率。”

母爱的滋养是王有政创作源泉之一,他从生活中不断挖掘,形成动人的母爱系列作品,更广泛地被社会接受。

锄禾日当午 165X96cm 2017年

一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王有政的所有作品,可以用“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概括。

他欣赏法国画家米勒,某种程度上,他就是中国的米勒,画不尽的乡间人物,倾注不完对于农民的质朴感情。

王有政曾无数次去陕北,并长期在一个叫卜家沟的地方创作。其好友、评论家王宁宇曾在文章《他从乡间小路走来》写道:莽莽无际的黄土高原、滔滔南流的黄河、乡间的小路崎岖蜿蜒,他是从这条小路跨进文化古都长安的。美术学院十年寒窗没能把他改造成“文人雅士”,他本能的更倾心于母亲土地的怀抱。

翠翠莉莉和姣姣 74x129cm 1984年

在“乡间的小路上”,他创作出了《翠翠、莉莉和娇娇》《捏扁食》《老驴头》、《艳艳》、《读》、《小卓玛》、《奶奶孙孙》等等乡土自然主义作品。

刘骁纯在王有政的某次个展之前曾撰文将其作品定义为“田园自然主义”,王有政说:假如自然主义就是“自自然然”,那么我宁可信仰这种“自然主义”。

王有政已经70多岁了,几十年来,在外界发生无数变化的时候,他不为所动,坚守、深挖着他的田园“温馨人性”。就算在80年底中期,他调入画院,在85传统笔墨和85思潮的双重夹击下,有过困惑和不解,依然没有改变他1979年形成的审美定势和创作手法与方向。也许,在王有政的观念里:美是永恒的。

黄土高原人家 145x366cm 2014年

爷孙俩 144x144cm 2014年

早春 200x200cm 2015年

蝴蝶 123x123cm 2017年

后记:罗丹曾说过:“自然”是你们唯一的女神。王有政认可这句话,并始终践行着自然主义和美的追求。

“如果要说我这辈子有点什么贡献的话,就是对生活美的一些发现。如果我的画能唤起观众对生活的热爱,就是我最大的满足。”这段话是王有政多年的坚守,他很早前就意识到这是自己要走的路,并持续这个方向。现在,依然不会改变。

— END —

上一篇: 70多位小姐姐进军营!干啥来了?

下一篇: TVB金牌配角,娶大3岁女星为妻,如今4...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