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曾国藩手握重兵,为何没有称帝?越有本事越要懂得舍弃

时间:2019-11-06 06:40:1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曾国藩手握重兵,为何没有称帝?越有本事越要懂得舍弃

在历史上,出过很多功高震主的人,这样的人可能是英雄,也可能是枭雄,但他们的结果往往都是这样:英雄变成英烈、枭雄变成狗熊,他们大多因为没有自保的智慧手段,而不得善终。而曾国藩不但功高震主,而且手握重兵掌握了满清的大半山河,多少人劝他自立称帝,他却有着懂得舍弃的智慧,更有着自保的手段,最终安稳着陆得以善终。

曾国藩

把太平天国打趴下之后,约有三十万湘军在手的曾国藩,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在当时最有权势的人。朝廷一方面不得不依仗他的庇护,另外一方面却时刻猜忌警惕着他,可以说当时的曾国藩身处最辉煌却又最危险的漩涡当中。

曾国藩

手握三十万铁骑,当朝八大总督中有五个是自己人,十五大巡抚中有一半出自湘系,出自曾门的各级门生更如蛛网,曾国藩已经不知道听到过多少次劝自己干脆自立称帝的话,很多湘军骨干更是摩拳擦掌希望能问鼎天下,看上去,这帝位似乎还真是唾手可得。

在是否自立称帝这件事上,很多学者认为曾国藩是打娘胎出来一直到入土也从未考虑过的,认为他是个被君臣父子这套理念洗脑洗得深入骨髓的人,因此哪怕再给他三百万的湘军他也仍然只会做好那半个圣人,而不会把已经病入膏肓的咸丰取而代之。

李鸿章

这种想法叫做“圣人臆想症”,不靠谱。曾国藩不但考虑过,而且考虑得比任何其他人都复杂,你说,当三十多个部下,深夜挤在他房里,差点就要强行给他穿上龙袍了,他能没考虑过么?当左宗棠密信等他一句回复的时候,他为何要考虑两天之后才慎重作答呢?他最终的确没有称帝,并非他从不考虑,而是他细细思量之后作出了智慧的选择:不称帝!

李鸿章

自立为王反水称帝这事,成功率大概也就一半一半,有掉脑袋这么大风险的事儿,容不得你不好好考虑,脑袋一热就想黄袍加身恐怕是不行的,曾国藩虽然也想穿个金灿灿的袍子君临天下,他知道,弄不好不但脖子上会有个碗大的疤,而且还会变得跟臭豆腐一样臭。

咸丰

当时的曾国藩的牌面也就是那号称三十万的湘军是王炸,但实际上可能只有不到五万的嫡系能和他心连心,而且在干掉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湘军很多人已经发财,只想早点回去老婆孩子热炕头了,战斗指数一天比一天降低;虽然他的部属都拥戴他,但群众基础却没有,百姓都管他叫曾剃头,老百姓都还想给他剃一剃头。曾国藩大概是用到了SWTO分析法,科学算计了自己的优劣机会威胁之后,自己现在就算有再大的本事,这事也不能干,再大的头奖你也得懂得舍弃,于是他最终得出了“不可问鼎”这一结论。

曾国藩

但朝野上下都早已有种种流言,说这个尾大不掉的家伙很可能想当皇帝,自己既然不可问鼎,就得想办法自保了,不然那病恹恹的咸丰当真了,自己可就得被他当成臭豆腐给炸了。曾国藩知道朝廷如此紧张的原因还是那几十万的湘军,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裁撤了早就盼着解甲归田的湘军大部,只留下了不会让朝廷感到威胁的一部分核心,他这是告诉朝廷:老大你瞧,我这左胳膊又大腿都断了……但朝廷却依然想着你这断骨还能重合呢,还是不放心,于是,曾国藩又在对付捻军的时候一改往日的彪悍,最终干脆撂担子给了李鸿章,朝廷一看,这家伙还真是不行了,慢慢将对准了曾国藩的枪口给放下。自此之后,曾国藩尽量夹着尾巴当个乖乖虎,最终安稳落地得以善终。

曾国藩懂得舍弃,尽管他称帝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这是风险极高的博弈,越有本事的人越懂得舍弃,不光懂得舍弃,还要有足够智慧的保命手段,曾国藩在风头无两的巅峰位置,勇于自断臂膀主动示弱,这样的智慧的确令人叹服。

(文:路过)

上一篇: 雷军发布会爆粗口小米CC9Pro卖199...

下一篇: 原创溥仪自述他曾一顿饭就要消耗800斤猪...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