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时报作品喜获广东新闻奖一等奖!佛山传媒集团20件作品获奖!

时间:2019-10-30 15:43:1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珠江时报作品喜获广东新闻奖一等奖!佛山传媒集团20件作品获奖!

日前,2018年度广东新闻奖评选结果公布。佛山传媒集团共20件作品获奖,其中佛山日报3件、佛山电台5件、佛山电视台5件、珠江时报3件、佛山新闻网3件、珠江商报1件。

包括一等奖2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14件,新闻内容包含制度改革、脱贫攻坚、党建、民营经济等方面。

珠江时报记者李华的通讯作品《因为汶川需要所以我留下来》获文字类一等奖。

昨日,佛山传媒集团组织部分获奖代表接受采访,分享获奖作品在策划、采写、成稿过程中的深刻故事和心路历程。

获奖作品

珠江时报

《因为汶川需要,所以我留下来》

这篇报道以来自佛山的扶贫干部、汶川县水磨镇副镇长梁杏媚为主人公,讲述了她在以“西部计划志愿者”身份参与汶川重建,最后留下来扎根汶川的故事,以小见大反映佛山人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为贫困地区作贡献的大爱精神。

李华回忆,撰写该文是源于珠江时报2018年5月的一篇特稿《十年南海人的“汶川情节”》,“我们当时采访了10多位参与汶川救援、重建或与之相关的人,梁杏媚是一颗‘遗珠’,当时因为她很忙,只简单作了采访。”为使“遗珠”不蒙尘,李华决定把梁杏媚的故事呈现出来。

为了更加了解采访对象,丰富稿件人物内涵,李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功夫不负有心人,梁杏媚的朋友圈签名给了她灵感。“梁杏媚的微信签名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觉得这句话与梁杏媚的精神非常契合,因此这句话也成为了报道中的点睛之笔。”李华说。

文章发表后,获得澎湃新闻、网易新闻、新浪网等媒体的转载,反响热烈。

“‘散是一颗星,聚是一团火’,梁杏媚就是这样散落在南海的一颗星,媒体的作用就是发现他们,讲好他们的故事,形成火一般的精神感染和照亮更多的人,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李华认为,一个好的素材,首先要能够感动自己,记者才能写出引发共鸣的故事。能够在这中间起到传播正能量的作用,是媒体人的荣幸。

《因为汶川需要 所以我留下来》

这个85后女镇长不一般,别看她讲着一口流利的四川话,她还能随时切换到粤语、英语。没错,她是广东人,来自佛山,是石门中学2006届毕业生,还是当年广东省高考英语状元。2010年大学毕业后,她以“西部计划志愿者”身份参与汶川重建,之后便扎根汶川了。

她嫁给了汶川汉子,成了汶川媳妇,也成了她用青春奋斗的汶川大地的女儿。

……

文章全文戳下方链接

吃川菜说川话,还嫁了汶川汉子!这个佛山姑娘说“值得”

此外,珠江时报作品《南海发出首批历史遗留宅基地确权证书》和《跨省视频直播|寻亲30年!今天,一起陪她千里认亲》分别获得2018年广东新闻奖文字类和媒体融合奖项类三等奖。

▲被拐30年的林珍妹回家了

其余部分奖项

佛山日报消息《南海在全省首试“地券”制度》获得广东新闻奖一等奖

作者、佛山日报记者毛蕾说,撰写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把制度化的内容用接地气的文字呈现,让市民更好地了解这项制度。因此,前期做了大量的充分采访,并对比了国内其他城市土地改革的相关制度,最终成文。

佛山电台广播系列报道《走向善治——佛山对“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探索》获得广东新闻奖二等奖。

主创人员、佛山电台记者童思娜介绍,记者走访了十多个政府部门及基层农村,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现佛山的社会治理创新。每一篇报道都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展现佛山社会治理的创新和探索,让受众全面深刻理解这一重大主题。“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多深入基层,善于观察,坚持百姓情怀、人民本色,讲好佛山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童思娜说。

佛山电视台《佛山民企带动世界深入认识中国创新》获广电类评论二等奖。

作品追求“中国命题 佛山表达”,观察采访跨度大半年,德国总统、前总理,英国皇室成员以及多国企业家都在采访之列。此外,在各媒体融合发展思路下,一批图文、视频的新媒体作品也跻身获奖榜单。

记者节将至

我们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继续前行

点亮

来源:珠江时报综合整理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源力

编辑:雷彬

上一篇: 索尼(SNE.US)Q3财报公布,成像和...

下一篇: 海草房是如何苫制的?CCTV-1综合频道...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