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诺兰没有说的事,《小丑》讲明白了

时间:2019-11-12 22:17:52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诺兰没有说的事,《小丑》讲明白了

在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选择看到美好的一面,而小丑选择看到丑恶与混乱。

严格来说,那不是他主动选择的。

《小丑》的开场广播,铺设出一个动荡的故事背景——哥谭市。基层工人连日罢工导致全市进入紧急状态,令到这个原本就有着贫富差距,经济萧条等问题的城市雪上加霜。

生存在这么一个大环境当中,是无比艰难的,尤其是像Arthur Fleck这样的穷人。

为了饰演好Arthur,原本已经有些中年发福的杰昆·菲尼克斯疯狂减重,瘦成皮包骨。其中一个作用就是真实表现角色经济拮据,吃不饱饭的生活状况。

当漫画中天马行空的超级英雄故事被加载到现实世界,这是非常有趣的。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证明了这一点。

托德·菲利普斯沿用了诺兰的点子,一切设定都必须有现实依据。

他的哥谭市其实和七八十年代的纽约没什么区别,毫不夸张地说,他只不过是把1976年《出租车司机》中的纽约市搬了过来。

Arthur平日勤勤恳恳地工作,想要给他人带来欢笑,有着当脱口秀演员的梦想,靠一己之力养活家中的母亲。

但很不幸,他患有一种怪病,有时会无故放声大笑。他不仅很难进行一场“正常”的脱口秀表演,而且还被别人,绝大多数的人,视他为怪胎。

这种病并非是为了切合小丑会怪笑的特点而虚构的,现实中确实有一种叫“笑性癫痫”的罕见病,患者症状与Arthur大同小异。

如果得到及时的治疗,笑性癫痫是可以得到缓和的。

Arthur有病识感,他知道自己要吃药,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可惜,他生活在败坏堕落的哥谭市。

他没有得到真正的有效的帮助,反而是被无止境的欺凌、嘲笑、排斥。

他试图用善良去对待这个糟糕的世界,去选择看到美好的一面,命运却把丑恶与混乱摆在了他的面前。

那么,他只能选择丑恶与混乱。

《小丑》剧本采用传统规整的三幕剧结构。

分割三幕的是两个明显的情节点。

第一个转折点,Arthur被迫采取暴力(用枪)。

第二个转折点,也是Arthur的暴力行为(用刀的那次),不同的是他从被动变成了主动。

在善良失去作用的时候,恶,就成为了人类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

第二幕,一系列的事件逐步逼出了Arthur恶的本能,世间的谎言、背叛等种种不幸仿佛都落到了他的头上。

事情就像是《蝙蝠侠:黑暗骑士》里小丑解释他脸上伤疤来历所说的那样。

一件事是关于亲情,喝醉酒的父亲不喜欢看到他板着脸,于是强行在他脸上划下了一道“笑容”。

一件事是关于爱情,为了哄被毁容的女友开心,他在自己脸上划了一道“笑容”。没想到女友却嫌他丑,离开了他。

《小丑》的主剧情其实就是在“改编”这两件事。

Arthur先后在亲情和爱情上受到打击,最终在第三幕蜕变成小丑。

回过头再看《黑暗骑士》,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为何说了两段矛盾的伤疤来历,原因就更能确定了。

借用早前《这一次,不说希斯·莱杰,只谈小丑》一文:

过去的悲惨遭遇决定了小丑的价值观。大概他一辈子都没怎么遇到过好人,他对自己脸上伤疤的两种描述不一定是他的亲身经历,更有可能是他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他洞察人性,可惜他只见过人类的丑恶面。他甚至还有可能曾经被人出卖,被人算计,因此患上某种心理创伤,最后他才会对社会充满恨意,变得不相信任何人,认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普通市民如此,社会高层的人更加如此。

托德·菲利普斯聪明地避免和《黑暗骑士》较劲,他只是适当补充了诺兰没有说明的一些“前史”。

小丑的癫狂就是这么来的,人类自身的丑陋行为催生了小丑。

他的人生是一出悲剧。

残酷的现实就像一堵墙挡在了他的前面。

一开始,他幻想自己跳过了这面墙,一切是那么地美好。

托德·菲利普斯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观众带进了小丑的精神世界之中。哪里是虚,哪里是实,灯光也许是一个暗示。

当Arthur认识到,原来他根本无法跳过这面墙的时候,他只好使用暴力来打破。

他认为,这么做,他的人生就会变成喜剧。

或者说,只有这么做,他的人生才能变成喜剧。

第一次使用暴力,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愉快。

《斯图尔特:倒带人生》,在这个真实改编的故事中,汤姆·哈迪扮演的Stuart同样是因为长期备受欺凌,在一次被迫使用暴力后,便无法自拔、无可救药地迷上了暴力所带来的快感。

在那以后,Stuart成了一个世人眼中的疯子。

在那以后,Arthur逐步沦为了无视秩序的小丑。

他用暴力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备受瞩目的“脱口秀演员”。

第三幕是《小丑》避免了落于俗套的关键。

Arthur与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脱口秀主持人Murray Franklin进行了一场小型辩论。

Franklin代表着普世价值观。你遇到了很多糟糕的事,就代表全世界都不好,全人类都是坏人吗?Franklin不认为,多数人也不认为。

可是就是有少数人,因为被现实的高墙挡住了阳光,就彻底不相信世界仍有美好。小丑代表着这类人,他像愤青一样抱怨世道不公,把主要责任都归咎于体制,理所当然地推导出——混乱才是真正的公平。

事实上他并不了解Franklin本人是什么样子,就主观认定Franklin只有恶意,这就对Franklin是不公平的。那些高高在上的人难道统统都只会贪图享乐,压榨百姓吗?

答案绝对不是肯定的。

两人的矛盾在于,他们都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Arthur把自己认为的人性丑恶嫁接到了Franklin身上,Franklin把自己的普世价值观强行放到了Arthur头上。

结果是,谁也不能说服谁。

谁对谁错,是一个难有结论的社会辩题。

就像“漫威电影是不是电影”这个辩题一样,正方有正方的道理,反方有反方的道理,大家都凭着自己的个人观念和主观感受说事,谁也不能真正的说服谁。

用老一辈的“标准”去衡量漫威电影,漫威为了迎合观众所作的事情变成了缺陷;用潮流的眼光去看待老电影,老电影缓慢的节奏又令不少人望而却步。

一如Arthur和Franklin都用自己的观念去要求对方一样。

双方都有成见,辩论永远就不会结束。如果Franklin不是责问Arthur,进一步激发矛盾,而是能给予更多同情,甚至包容,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有趣的事情是,《小丑》是正方,同时也是反方。

它用了潮流的题材,呈现出了老电影的质感。

虽然总体上称不上是神作,但《小丑》让更多人看到了老电影(也就是马丁·斯科塞斯这帮老前辈眼中“电影”)的样子。

在爆米花横行的市场,《小丑》的票房成功非常可贵。在这个疯狂的时代,它值得一个“9分”。

有心理疾病最糟糕的是,所有人都期待你假装自己没病。——《小丑》

上一篇: 原创网友养了一只德牧,结果却成了比熊的“...

下一篇: 我国093核潜艇静音已到什么水平,采取过...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