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脂膜炎的“假包膜征”、“脂肪环征”和“假肿瘤征”

时间:2023-10-31 14:39:20   热度:37.1℃   作者:网络

肠系膜脂膜炎( Mesenteric Panniculitis)又被称为硬化性肠系膜炎、回缩性肠系膜炎或肠系膜脂肪营养不良,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好发于小肠系膜,以空肠系膜最为常见,属于良性类瘤样病变。

病因并不明确,可能与外伤、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有关,且血管炎、风湿病、肉芽肿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发病与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大部分患者超过50岁、体型偏胖,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临床症状以腹胀、上腹痛、发热及消瘦、纳差等为主要表现,另外也有研究提出患者易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偶尔伴腰背部放射痛或腹部触及包块,若病变累及结肠系膜,则会出现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肠系膜脂膜炎包括:肠系膜脂肪浸润、慢性的炎症和纤维化、肿瘤淋巴结浸润,不同类型肠系膜脂膜炎其CT图像存在差异,

(1)“假包膜征”:病变部位均可见清晰的脂肪肿块,并且病变被边缘一圈薄层条索状软组织密度影包绕,称为“假包膜征”

(2) “脂肪环征”:病变部位可见环形脂肪密度影围绕,称为“脂肪环征”

(3) “假肿瘤征”:围绕肠系膜血管密度呈片状或包块影,称为“假肿瘤征”

对肠系膜淋巴结增大或炎性增殖灶可见CT图像呈大小不一、边缘清晰的片状或包块影,长轴大部分是肠系膜根部往左腰区空肠方向,肠系膜脂肪密度变大,呈雾状,强化不明显,肠系膜血管被包绕。假包膜征作为分界线,表示炎症自限性反应;脂肪环征反映血管及结节周围存在正常脂肪组织,包绕肠系膜血管但未被侵犯。由于空肠系膜会受到病变影响,所以包膜大部分延伸至左腰区。肠系膜血管遭到攻击会出现血管狭窄或中断,不会发生假包膜征与脂肪环征,应与淋巴瘤、转移瘤进行区分。

图片

[1]田斌. 多层螺旋CT对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2]翟建春, 石安斌, 杨秋云,等. 肠系膜脂膜炎的临床症状、CT影像特点及病理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 15(3):3.

肠系膜脂膜炎( Mesenteric/mesənˈterɪk/    Panniculitis/pənɪkjʊˈlaɪtɪs/)

Conclusion:Multislice helical CT is very useful for the diagnosis of mesenteric panniculitis. 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肠系膜脂膜炎非常有用的影像手段。

上一篇: European Radiology:V...

下一篇: 病例分享 | “一见难忘”的弹力纤维瘤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