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薛兆丰:被嘲讽的那2年,他留下了22道人生思考题。

时间:2020-01-20 01:08:15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奇葩说》薛兆丰:被嘲讽的那2年,他留下了22道人生思考题。

/

昨天,《奇葩说》第六季已经收官,詹青云众望所归夺得了本季的BBKing。但神仙打架完之后,很多人还是蛮期待听听薛兆丰的点评。

这两季下来,薛教授早就红出了圈。他自称是个不带感情的经济学家(严肃的知识分子),却能把枯燥的理论讲得简单生动又温情。

那些看似艰深的经济学原理,被他讲得深入浅出,背后还有耐人寻味的生活真相。

毋庸置疑,他是第五季和第六季《奇葩说》中 最具理性头脑的人物。他在节目中的那些观点,让人启发思考,大众从其中也能学懂经济学,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今晚的文章,我们想给你介绍薛兆丰,以及他在《奇葩说》里留下的 22 道人生思考题,愿 你能从中获得启发,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 从北大辞职,重启人生 |

2018年,是《奇葩说》和薛兆丰共同的滑铁卢。

《奇葩说》只见奇葩不见说,被群嘲辩题同质化后从高峰跌入谷底,等待绝处逢生的机会。

同年,50岁的薛兆丰被同行质疑媒体嘲讽,被公开DISS:“没有毕业的经济系学生”。而在此前不久,他还被另一名北大同事唐方方质疑:根本不是什么北大教授,连编制都没有。

但仅仅一年,马东就找到了薛兆丰。他在奇葩说舞台一展锋芒,也让这档节目在节节败退之际,等来了那个成全自己的人。

《奇葩说》第五季正式开播时,马东说:“《奇葩说》请来了一位导师中的学术担当……在我心里面,薛兆丰教授就是这个时代,应该有的知识分子的样子。

罗振宇说:“他是为数不多的,能把话说明白的经济学家。

因为经济学不一定能够改变世界,但一定可以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

我想,这就是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需要薛兆丰的原因。

如今《奇葩说》第6季已经完结,薛兆丰另辟蹊径从经济学角度对社会、人性、工作、爱情和家庭等人生难题一一拆解。

人生没有唯一答案,但我们也许能从他的回答中得到启迪。

| 薛兆丰留下的 22 道人生思考题 |

01

关于社会

S05E05

键盘侠是不是侠?

键盘侠总以为自己代表正义,问题是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正义吗?当鸡蛋和石头在一起的时候,我站在鸡蛋的一边,但有的时候我们并不能判断对错。

传谣言、转帖子成本很低,但辟谣的成本通常很高。在一个多人剧院里大喊着火,你以为是言论自由。但它可能会造成混乱、践踏甚至伤亡。

一个成熟的社会要发展的好,重要的一点是要专业化,让该负责的人说该负责的话。因为他说这句话时是把身家性命、事业名誉搭进去的。

所以什么是侠呢?不在于他是否藏起功与名,在于他有没有付出应有的代价。

S05E09

伴侣吵架谁错谁道歉,还是男生先道歉?

经济学家汤姆·肖林说,谈判时要尽量找一个大家的共同点、聚焦点。比如要选一天在纽约见面,那通常人们会选择在中央汽车站见面。

伴侣吵架难以避免,但可以事前定一个规则,比如男方先道歉,因为更容易执行。

你们可能担心,这样是不是意味着男方吃亏呢?其实不是的,比如房产税,看起来总是卖房子的人交税,但他会在买卖中把责任卸给买方。最后双方谁更在乎这桩交易,谁就会多付这个费用。

道歉也一样,只要你制定一个规则并永远执行,最终的结果就会自然流转。

S05E17

让全人类一秒共享知识,支持吗?

通往地狱的道路,是用善良的意愿铺成的。

曾经有一艘沉船里面装满了珠宝,打捞公司一拥而上。其中一家打捞公司申请向法庭申请垄断权,阻止别人打捞。

法庭问,为什么?公司说,因为只有我们知道船沉的位置,如果你不颁布禁制令我们一拥而上,打捞争夺的成本甚至会超过沉船里珠宝的价值,我们的努力也会失去意义。

最后法庭果真颁布了禁制令,这个故事的背后,就是整个专利制度的逻辑。

表面上善良的意志会说只要有苹果树我们都可以去摘,可后果就是红苹果变青苹果,青苹果变小苹果,变没苹果。

同样的逻辑,发明创造也有它的最佳时刻,背后就是专利制度,是垄断。知识首先是私有的,等到若干年后才能慢慢变成公有的,保障了这个过程,知识才能不断进步。

S06E04

美术馆着火,名画和猫二选一,救哪个?

两百年前,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曾说过:人的共情能力会随着人际间距离拉远而迅速下降。人际间的距离够远时人类讲理性、效率,距离够近时讲同情、共鸣和恻隐之心。

艺术馆里发生了火灾,名画和小猫就在我们眼前怎么选择?

如果你救画,后人在参观这幅名画时永远会记得一个弱小的生命被活活烧死了。如果你救猫,后人在参观这幅名画的复制品时不仅能够欣赏名画的艺术价值,还能欣赏它的人文价值。因为这幅名画,曾为一个弱小的生命让了路。

这是世上所有的规则、制度安排背后的重要标准:远和近。 远的时候,我们讲理性、算计。近的时候,我们讲同情,恻隐。

S06E07

给做好事的人发红包,支持吗?

你们有没有想过,世界上为什么生意这么多?好事这么少?

在任何社会里,不发红包也肯定有人做好事,但量不够大。如果发红包,做好事的量就会大很多。

今天社会里各种各样的工作、工种其实都是规模化的、规范化地做好事。中午你的同事忘了带饭,你说我这里有午饭给你吃,这是一种做好事。

但可靠吗?规范吗?持续吗?不,楼下那个给你卖午餐的饭馆老板,才是持续的规范化的做好事。

所以某种意义上 每个人挣取的收入 就是做好事获得的收入。挣钱其实就是换红包,换取别人给自己做好事的机会。

02

关于人性

S05E11

父母跟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再婚,要不要阻挠?

一个社会总有各种冲突,如果我们每次都让容易适应的人去适应,那么达到和谐社会所付出的总成本就最小,在经济学里这个定律叫汉德公式。

一个人成熟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会怎样愉快地接受这个世界的过程。

在单位里我们不喜欢上司怎么办?有别的机会你可以选择离开,但实际上更多人会选择慢慢适应这个上司,因为这样比较容易。

所以我们能看到一个现象:公司领导喜欢爬山下属也爬山,领导喜欢下棋下属也下棋。

拥有一个你看得顺眼的世界可能吗?但如果你学会把世界看得顺眼,真的那么难吗?

所以不要阻挠,因为比起父母你才是那个适应成本更低的人。

S05E15

恋情中,大数据匹配了全世界最适合的人,要不要约会?

和你合适的人和正在谈恋爱的人有一个区别:就是没有感情,没有经历。

比如我爱的我的两个儿子,但有一天接到医院的电话:当年把你的儿子跟别人家的儿子抱错了,你要见吗?

当然要见,但是见了以后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要不要换回来?

这在经济学里取决于沉没成本。如果儿子只是换错了18天,那未来的日子还很长我可能会换回去。但如果儿子已经18岁,你跟他已经有感情了可能就不换了。

所以我们做决定的时候看的不是过去,看的是未来。

S05E19

隐藏自己贫穷或富有,哪个更不能接受?

贫指你当前财富状态差,收入少。穷指尽,没有希望。 许多年轻人贫的原因是因为年轻,还没到获取收入的时间。但有多少年轻人是穷,没有希望的呢?

詹青云借债100多万读哈佛博士,她贫穷吗?她贫,但她不穷。

我常和我的学生说,你们可能来自贫穷的家庭,但自己肯定不穷。因为一项资产的现值等于他未来收入流的折现。

隐藏自己贫穷的人其实是不自信,如果你自信,前面的路就会越走越宽。

S06E03

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

追求时尚是人类有史以来甚至是动物时期就在做的事情,追求精致就是在发出“在乎”的信号。

见重要的人时穿着打扮好表现出你“在乎”,而这个在乎在职场中十分重要。

因为你永远不是跟天才比跟遥远的成功人士比,你永远是跟你的同辈、同事、身边的人比。每一步都比别人稍微在乎一点,人就一点点地进步。

我们不要去责怪那个我们不能改变的世界,而是要去鼓励那个能够进步的自己。

S06E10

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

有一个神奇的现象,人们常常愿意付费去电影院看一场悲剧。尽管这个悲剧是虚假的,尽管我们只能得到痛苦。 因为人对虚构的事物有强烈的需求,这是我们的人性。

人跟动物不同,用现有的香蕉和猩猩交换手上的棍子它可能会愿意,但跟猩猩说我下辈子给你一根香蕉,猩猩不会愿意。

可是人却能为了理想、 为了下辈子的事情 抛头颅洒热血。人有想象力,这就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

我们今天的物质财富是靠迂回的、长期的劳作才建成的,如果没有没有这种梦想,人很难去做成一件长期的事情。

人对虚假的东西有强烈的的需求,这是一种从小就应该培养,终身都应该拥有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就从我们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时开始。

S06E13

伴侣一心当咸鱼,鞭策还是接受?

很多人误以为当咸鱼很幸福,他们错误地把辛苦和痛苦联系在一起。其实使人痛苦的不是辛苦而是没有希望,充满希望的辛苦反而会让人愉悦。

罗振宇曾说过,当他身无分文时站在建国门看着北京千家万户的灯火,心里却非常高兴。因为他有希望,他觉得通过努力也会成为当中的一员,也会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我读博士时,系主任上第一堂课就宣布一条纪律:上课时谁的手机响,坐在他旁边的人就要扣分。这是一种连坐制度,经济学家为什么公然搞连坐制度?

因为接近你的人是最了解你的人,是最适合鞭策你的人。 放到婚姻中,伴侣就是最适合鞭策你的那个人。

03

关于工作

S05E22

能者多劳,是不是在坑人?

关于工作,我有三个问题:

1、工作是不是一种机会?

如果你觉得工作是一种付出,付出多少就要立马回报多少,就会变成斤斤计较的人。而有一些人觉得每一份工作都是下一份工作的前奏,他不是为别人打工,而是为自己的履历打工。

2、你的努力有没有人看见?

如果你觉得没有人看见,你会争取、宣泄,充满负能量。但如果你认为所做的事会有回报,你就会继续努力并且在未来一定收到回报。

3、你觉得工作收入是要来的,还是别人给予的?

如果你觉得是要来的,那想想在今天的工作岗位上你会多要多少,敢要多少?但在我看来,工作的收入福利是别人给的。

一个成功的商人曾说过: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跟我做生意?因为我每一单生意都确保对方赚的比我多,这时候工作就来了。

S06E05

喜欢的工作996,要不要说拜拜?

实际上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不管公司能够维持多久,简历却是一直陪着你的。

从博弈论看,为什么我们喜欢的女孩总是特别难追?因为我喜欢的也是其他男孩喜欢的。不是她挑剔,而是其他男孩使她变得挑剔。

经济学里有句话:买家和卖家之间从来不竞争,竞争永远在买家之间或卖家之间展开。你的竞争对手从来不是老板,是跟你一样的其他员工。

什么样的工作更可能996?这是经济学里相对价值的概念。在那些资本多、变化大、机会特别多的工作岗位上,对劳动力时间的付费就更高,人们就越愿意多付时间去工作。

肉跟肉放在一块不值钱,男孩放在男孩那不值钱,要放在女人堆里面才值钱。所以每个人要想想,自己这几十斤放在什么样的工作上更划算?

S06E11

爸妈让啃老,该啃吗?

这是一个关于投资率和社会平均忍耐度之间关系的问题。人什么时候走向经济独立,和几个重要因素有关:

第一,预期的寿命。两百年前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英国三、四岁的小孩就被送去挖矿,因为身材小方便下矿。有人因此建立了一个乌托邦,儿童年龄不满12岁不需要工作,12岁后每天的工作时间也不超过10小时。

可是今天我们不会让子女12岁就去工作,因为我们的预期寿命延长了,前期投资时长越来越值得了。

第二,人力资本的投资。过去是体力劳动为主的社会,而今天脑力劳动更占优势。这需要长时间的人力资本积累,积累的人力资本不断循环使用,使得我们的学习时间不断延长。

第三,现在我们向不定向人群借钱。在金融机构、个人征信比较发达的社会,可以向银行或政府借。因为人都需要进行跨期消费,幸福感才最高。进行跨期资源调配,能使终生幸福感达到最大。

但在中国个人征信系统不够健全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向特定人群借钱。这时父母是重要来源,啃老才变得普遍。

04

关于爱情和家庭

S05E02

红包能够代替礼物吗?

都说爱别人就要给别人自由,其实对他人不在意才会给他自由,如果很在意则会给一个具体的礼物。

比如我和蔡老师合作十分愉快,我会送他一件小礼物并带他去北京最好的餐厅吃一顿牛扒。

我不会说:蔡老师我太喜欢你了所以给你一个红包,你爱吃什么就去点什么吧。

S05E03

陪伴孩子每周低于12小时,该取消爸爸称号吗?

今天的父母,怎样才算对孩子更有效的陪伴?

我们陪她讲童话故事是一种陪伴,带她去丹麦旅行是另一种陪伴,但后者需要的费用并不一样。

很多人觉得出外挣钱不陪伴孩子不对,可挣钱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我不会弹钢琴,但我挣的钱可以让孩子去学钢琴。

这也是陪伴,也是父爱。

S05E04

结婚前让伴侣在房本上加名字,有错吗?

结婚就是办家庭企业,签期货合同。双方拿资源合办,可男女给出来的资源不同,发挥作用的时间节奏也不一致。

通常女性早付出,承担生育、抚养家庭等作用。男性则在3、40岁后才逐渐发挥作用。

这时候就会发生一个问题,一方播种另一方收割,后收割的人比较容易敲前面人的竹杠,这是古往今来的规律。

所以双方进入婚姻关系时,女方要求男方在房本上加个名字,为未来万一出现问题的婚姻做垫底并没有错。

S05E12

前任得新欢,有个鸡飞狗跳钮要不要按?

经济学家费里德曼的小侄子曾给他写过信,他说自己遇到今生挚爱,要放弃学业和她远走高飞。费里德曼回信说:如果世上有两个人是彼此一生中的唯一,他们这辈子不会见面。

现在世界上有70亿人口,想象下一个大缸中有70亿颗绿豆却只有两颗红豆,把它们放在一起搅拌,在短暂的一生中他们是不会碰上的。

我们海誓山盟许下终生承诺的人,实际上不过是我们身边看上去觉得差不多的人,这具有偶然性。

如果你真的认为这世上有一个人是你的今生唯一,那是你对这个世界的偶然性误解很深。

S05E13

伴侣在婚姻中开小差,要不要忍?

我对婚姻的态度:你愿不愿意跟一个人结婚,不是看最高处而是看最低处。

不是看这个人状态最好的样子,而是知道她将来会衰老并能够接受,这才是走进婚姻的标准。

曾经有一对夫妇结婚三十年从不吵架,非常恩爱。直到有一天丈夫不见了,太太发现他在地下室放声大哭。

丈夫说你记得吗?三十年前我不小心让你怀孕了,你的爸爸当时给我两个选择:一是报警,二是把你娶了。你还记得我当时的选择吗?

妻子说不是选了娶我吗?我们现在不是很恩爱吗?丈夫说是的,可我如果选择去坐牢,今天就该出狱了。

从人性的角度看,政治正确和实际怎么做是两个不同层面的对立。我们可以为婚姻设立政治正确的标准,但实际上婚姻怎么度过是另外一种事实。

S05E18

爱先说出口,就输了吗?

在恋爱中要有一种胸怀,我们求的不是一城一池,而是找到跟自己最般配的人,找到最美好、最长久的爱情。具体一段感情的胜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么多段感情里找到自己想要的。

在一段感情中的强弱,就像经济学中你在一处的议价能力,等于你在别处的机会。

你在别处的机会越大在这里的议价能力就越强。你在别处毫无机会在这里的议价能力就越弱。

大局观才是年轻人谈恋爱应有的态度,不要以为小技巧能够决定胜负。

S06E08

去除恐婚水,要喝吗?

人结婚与否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现代社会许多原来家庭提供的功能社会、市场就能够提供,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今天女性因教育变得越来越独立,教育独立后收入独立,收入独立后品味独立,兴趣偏好独立。

这时你会看到凡是在大城市,市场经济发达的地方,教育水平更高的那些人群往往会把婚姻往后推迟,这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所以今天的恐婚,只是人们幸福感越来越独立的表现。

S06E09

伴侣有异性灵魂伴侣,该不该介意?

恋爱时要做区分:你们到底在谈恋爱还是在谈论恋爱?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要区分所有权和使用权。跟一个人谈恋爱不是拥有他,跟一个人结婚不是买下他,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所有权。

所以谈恋爱时你爱的那个人是一个完整的人, 你在认识他以前,他漫长生命里积累的所有经历,却都是你今天爱的结果。

作者 | 江不流

编辑 | 塔希提

设计 | 阿飞

图片 | 《奇葩说 网络

本文来自「粥左罗」。粥左罗,90后,毕业5年持续进化,从服务员到创业者,《学会写作》作者,学员超过10万人的写作课讲师,8000人成长社群发起人,坚信成长即财富,坚信优质内容能给你向上生长的力量。

上一篇: 原创2月份,喜事缠身的三大生肖,贵人和财...

下一篇: 原创武磊主力恐没戏了!西班牙人拿到救命3...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