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建资]资质一旦放开,设计院该怎么办?

时间:2020-01-11 14:12:0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安建资]资质一旦放开,设计院该怎么办?

资质管理的做法由来

计划经济的产物。我国的资质管理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苏联模式的产物,那时候基本上我国的很多模式都是跟苏联老大学的,建筑业也是这样,基本上建筑业的资质管理也是这么做的,这种做法在当时有一定的科学性,当时我们整个国家的国力不强,人才有限,需要政府对市场进行强有力的控制,由政府根据分级指标核实企业资质等级,而企业只能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进行业务活动。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进行严格监管,对违法违规的企业,则依法予以惩处。至于个人的执业能力、水平及执业责任的追究,则全由企业负责。

换言之,在当时的国情下,让市场决定我们的准入门槛是不合适的。那时候不发达,供给也不充分,政府来进行管理,政府对企业发放资质更合适一些,有利于集中人才、办好事情,这与当时的国情是相适应的。

目前的资质管理分施工和设计两大行业。施工行业的资质管理改革推进的快一些,最新的资质标准出于2014年,根据建市[2014]159号文,目前的施工行业分3个序列的资质: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又分不同的等级,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施工总承包分12个行业类别,专业承包分36个行业类别,总共48个行业类别。

设计行业最新的的资质标准是出于2007年86号文,根据该文,设计行业的资质分为勘察和设计两大类别。其中,设计分为综合、行业、专业、专项四个序列:综合只设甲级;行业和专业分甲、乙、丙(水利等行业、公路等专业)、丁(建筑工程专业);专项分甲、乙、丙(建筑装饰)。行业资质分为21个类别,专业资质155个类别,专项资质8个类别。

比较施工和设计行业的资质类别发现,设计行业资质分的细得多,然而设计行业企业数量远远小于施工企业数量,根据住建部统计,目前勘察设计行业有2万多家企业,施工行业的数量,按照统计局的标准有8万多家,按照住建部的标准有10万多家。施工行业企业数量比勘察设计行业企业数量多4-5倍,但资质的行业类别、专业类别都比设计的少的多,这反映出勘察设计行业计划经济的管制思想仍然是非常浓厚的。

资质管理的弊端

行业垄断问题。比如行业类别资质,没有这个行业资质的企业不能进入此行业开展业务,自然就造成了行业垄断,导致全行业的集中度非常低,2万多家企业分成了21个行业类别、150以上的专业类别,这样市场就小而散,大企业比较少,资质成为了天然门槛。

挂靠现象。有资质的企业跟实际的业务能力不能匹配,这点在设计行业表现稍微好一些,施工行业表现的问题更突出一些,施工行业我们也服务了300多家企业,就遇到过这样的案例,一个特级企业,100多人,他们不干活,主要靠卖资质活,这样的企业人均利润比设计行业还高很多。这种现象在建筑业很普遍,很多滥竽充数的企业有资质、无能力。但目前挂靠现象有了很大改变。

增加管理成本。资质管理给一些做事的企业带来了很多额外的管理成本,要维护资质需要养相应的注册人员,本单位没有注册人员或者不够的,就需要借证,这样成本也很高,前几年注册电气师的价格高达三年七八十万这样的水平。但现在四库一平台的改革措施让借证现象无多大用武之地。

这些弊端可能国家也看到了,所以也在逐步推进改革。改革的方向肯定是向市场经济过渡,我们要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那我们看看市场经济国家他们是怎么做的。市场经济国家目前大部分是西方国家,他们是没有所谓的“资质”的说法,没有“企业资质”的说法的,也没有建筑施工和勘察设计两大类行业的说法,国外大部分都是工程公司或事务所。根据国外的资质管理经验看,不分序列、没有级别、只按类别设置少量的许可资质,实行许可证制度,就跟驾驶证一样,有证就能开展业务。这就是国外的做法,其本质是让市场决定企业的竞争力,而不是让政府决定企业应该有什么资质。

我国目前仍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资质管理改革也是势在必行。

资质管理改革趋势

鉴于以上种种,建筑业、设计行业资质管理改革势在必行,未来趋势如何?我们做出以下预测:

预测1:

  • 跟市场经济接轨,取消企业资质,强化个人资质是趋势。
  • 从资质管理改革的做法来看,施工行业改革力度和速度均大于设计行业。

预测2:

  • 目前取消企业资质不太可能出现,只是提到要降低要求、降低门槛,减少数量。

预测3:

就设计行业而言,改革过程会慢一些,但序列、行业类别、资质数量、级别减少也是必然的。在民用建筑设计行业有可能首先突破,首先可能是级别的取消。作为住建部主管的行业,改革步伐会快一些,应该会更加开放。其他行业可能没这么乐观,比如水利、公路等都有相应的主管部门,改革步伐相对会慢一些。

部分类别可能还是会保留。例如铁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涉及到国计民生的类别,技术要求高,涉及到国家安全,可能将被保留。但是大部分行业的资质管理格局将逐渐消失。

资质一旦真的放开,设计院们该怎么办?

随着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成熟,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会逐渐分化。一些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强者恒强”,通过一体化、多元化、全国化、国际化发展向产业型公司发展。这样的企业数量非常有限,要求企业有充分资源。

另一小部分勘察设计企业通过特色产品能力的塑造向特色设计咨询公司方向发展。这样的企业数量也不会太多,要求企业有非常强的创新能力和高端人力资源。

更多的勘察设计企业可能聚焦细分及区域市场,根据规模和业务范围大小可以分为区域综合性设计咨询公司(中型企业)和聚焦型公司(中小型企业)(只服务于区域和专项业务市场,如存量改造等)。综合服务型公司,要积极跨界经营,业主需要什么,就做什么,需要强化经营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并整合行业内的各类资源为业主提供服务。

中小勘察设计企业应对措施

(1)企业资质取消需要过程,预计近年内不会全面取消,只可能是部分取消。那么根据企业业务发展出发,仍旧需要提前做好资质布局。

(2)对于中小企业,资质维护成本高,从企业发展出发,建议积极考虑加强合作、抱团取暖。

(3)加强技术标准化建设和知识资产管理,加强企业业绩管理和品牌建设,提升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和品牌影响力,以应对企业资质取消后的市场竞争。

(4)加强人才培养,吸引保留优秀人才,是设计行业永恒的课题。随着个人资质的强化,人更加重要。设计企业有没有好的激励和职业发展机制,能否建立好的“合伙人”机制,未来需要重点关注。

上一篇: 40岁作家的中年感言:人生下半场,我们都...

下一篇: “香港第一情妇”,马景涛为她自杀两次,被...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