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2020年GDP预期增长目标为6%,走好高质量发展路子

时间:2020-01-09 11:15:47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原标题:惠州2020年GDP预期增长目标为6%,走好高质量发展路子

南都讯 1月9日上午,惠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隆重开幕,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吉作政府工作报告。南都记者从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了解到,预计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同)增长4.8%;来源于惠州的财政总收入1233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400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85元,增长9%。三次产业结构为4.7∶51.8∶43.5。2020年,惠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

刘吉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夯基立柱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牵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工作要求,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加快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

刘吉指出,实现上述目标,要始终保持争创一流的雄心。坚持以一流的目标引领,对标最好最优,高水平谋划,高标准推动,不纠结于部分经济数据的一时波动,朝着既定方向,坚定不移推进国内一流城市建设,走好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锐气。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善于在大变局中寻机求进,抢抓“双区驱动”机遇,把握好国家逆周期调节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惠州比较优势,直面问题,主动应战,率先破局。要始终保持抓铁有痕的韧劲。发扬务实落实、雷厉风行的作风,心无旁骛做好惠州的事、脚踏实地干好定下的事,用结果说话,推动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早见成效。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

产业转型升级提速,R&D投入占比2.5%,工业投资增长25%以上;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正增长;

内外需求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进出口总额力争正增长;

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100%脱贫;

人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市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优良率达77.8%。

【2020发展关键词】

1、交通

全力构建“丰”字开放交通体系

今年惠州将加快构建开放型“丰”字交通主框架,改变传统的封闭环状交通结构,全面融入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为大湾区发展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创造更大承载空间、提供更强支撑,奠定惠州未来开放发展大格局。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惠州将启动实施“丰”字交通主框架。加快建设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着力构筑“三横一竖”交通轴线,与周边城市快联速通,促进大湾区核心城市与粤东北地区之间要素资源便捷高效流动。以第一“横”对接广州(知识城),形成辐射粤东北地区的沿江交通轴线;以第二“横”对接东莞(松山湖)、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形成辐射河源、汕尾的中部交通轴线;以第三“横”对接深圳(前海)、香港,形成辐射深汕特别合作区及粤东地区的东西交通轴线;以一“竖”连通中心城区与惠州湾,推动陆海呼应、江海联动,形成由沿江走向沿海的南北交通轴线。今年市里重点推进南北轴线建设,各县区也要选择成熟路段,加快实施推进。

同时,加快构建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大力推动高铁、城轨、高速公路互联互通,打造若干个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枢纽。加快推进赣深高铁、广汕高铁惠州段建设,抓好赣深高铁惠州北站、仲恺站及配套建设,启动广汕高铁惠城南站、莞惠城际北延线建设。建成河惠莞高速惠州段、汕湛高速惠清段、惠河高速白石互通,加快建设韶惠高速惠龙段、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工程、广惠高速长坑互通,启动环稔平半岛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千万级干线机场规划建设,推进惠州机场飞行区改造,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万人次。加强惠州港口资源统筹,完善“惠盐组合港”机制,强化深惠港口企业合作,提升港口建设运营水平,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加快构建“五横五纵”骨干快速路及五条联络线,实现市中心城区与县区、各县区之间快速通达。加快推进金龙大道等道路快速化改造,完成江南大道等建设,实现市中心区15分钟上高速。加快县区干道建设。在全面完成22处堵点整治的基础上,市、县(区)排查建立堵点清单,因地施策,逐一整治销号。开工建设跨东江、西枝江大桥各2座,缓解“过江难”问题;加强规划建设管理,拆挡除隔打通一批市政断头路,新建、改造小区、工业园区密路网,减少交通冲突点。

2、城市品质

打造“科、产、人”融合的未来城市中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标新加坡、首尔和广州等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建设管理经验,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大功夫,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让城市耐得住细看、经得起品味。

一是大力推进金山新城建设。加快完善各类专项设计,规划建设金山水廊、惠南湖大湿地会客厅和淡水河谷生态湿地公园,塑造水、城共生的特色城市风貌。规划建设市级教育中心、文体中心、会展中心和商业中心,布局一批特色产业承接平台,形成高端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打造“科、产、人”融合的未来城市中心。 动工建设金山大道南延段、惠城南站北路等市政道路,推动科教片区、健康片区、南站片区形成规模发展态势。

二是持续开展城市更新。启动中心城区“两江四岸”品质提升工程,构建开敞通透的绿色景观带。完善成片“三旧”改造工作规程,在中心城区实施2-3个连片示范区改造,推动仲恺大道沿线连片改造。继续加强“两违”整治,开展“无违建镇街”创建活动。活化重塑花边岭旧商圈,启动上东平片区市政改造,有序更新老旧社区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完成42个“惠民空间”微改造。

三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整合完善城市基础数据库,有序推进“城市智脑”建设,推动城市运行智慧感知、智慧预测、智慧控制。提升“智慧警务”,完成视频“十三五”规划项目暨视频云工程建设,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成“智慧市政”;建成智慧城管-网格化治理平台;建成“智慧环保”。推进“智慧停车”,建成智慧共享停车楼(库)10座,新增停车位5400个;新开工停车楼(库)20座,新增停车位约8000个;升级改造地面停车场40个,停车位约1.5万个,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住宅小区共享停车资源,着力缓解停车难问题。优化“智慧交通”,发展智慧公交,中心城区公交分担率提高到46%以上,让群众出行更方便。

3、产业

塑造惠州现代产业体系的控制性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推动资源要素向“2+1”产业集群集聚,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龙头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尽快形成具有较强根植性和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塑造惠州现代产业体系的控制性优势。

推进世界级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全面提升大亚湾石化区发展建设水平,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集中力量推动埃克森美孚乙烯一期项目全面动工;加快稔平半岛能源科技岛建设;做精做深石化和能源中下游产业链,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在惠东新材料产业园落户,形成大亚湾石化区、惠东新材料产业园、稔平半岛能源科技岛“三足鼎立”,国企、外企、民企“三驾马车”同台竞技的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做大智能终端、平板显示、汽车电子、LED、新能源电池等五大主导领域产业规模。争取平台型、生态型企业在惠州设立区域性总部,推动供应链管理龙头企业落户,联动深莞打造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5G示范应用,累计建成2000个5G基站,实现中心城区连续覆盖,推进TCL与广东移动合作建设5G+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加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导入,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加快建设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促进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加快培育生命健康产业。实施“健康惠州”行动,打造“医、药、养、游”一体化覆盖、各业态耦合共生的高端健康产业集群。积极推动日韩中成药制药项目落地建设,支持本地药企做大做强。扎实推进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做优7个示范镇街。统筹发挥山海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串联双月湾、巽寮湾、小径湾、三门岛等滨海旅游资源,高水平推进海上旅游及海岛开发,打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惠州湾”品牌。

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提标升级3个国家级产业园区,支持县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用5-8年各建设1个千亿级重点工业园区。

4、创新

加快建设大湾区能源科技创新中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依托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聚焦重大产业集群,加快实现创新突破,推动形成局部领先优势,努力成为大湾区能源产业创新策源地、全省知识创新重要一极。

高水平建设“国之重器”。以打造全球著名能源科学实验基地为目标,依托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谋划建设国家大科学装置集群,支持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省能源实验室主体工程建设,建立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边建设、边研发、边引进、边转化。抓紧组建科学团队。

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积极对接广深港澳,着力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力争高企总量超过1600家。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百强”培育计划,加快龙头企业“裂变”。推动建立高水平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更多创新型企业。引导规上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一批“小巨人”和“瞪羚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推动500家企业开展技改。办好第三届“科交会”。

引进和培育新型研发机构。依托大企业大平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大力引进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团队,推动2-3个国际级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落户。新组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60家,争取新认定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3家。

5、乡村振兴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报告指出,统筹抓好“五个振兴”,聚焦脱贫攻坚硬任务,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努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四不摘”要求,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大力发展“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提供乡村道路维护、环卫保洁等公益就业岗位,推广以奖代补、以工代赈,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确保贫困户有稳定收入来源,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423元。用好财政扶贫资金,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

同时,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支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惠阳、博罗建设以出口为导向的荔枝产业园,做强龙门花卉产业、惠东水产养殖业,让惠州农业金字招牌更闪亮。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培育50个专业村。扎实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鼓励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开展“点状供地”,保障乡村振兴专项建设用地需求。开展“五美”专项行动;加强乡村建设管理。稳步推进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工作。建设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管理平台,扶持引导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加快龙门县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同步在其他县区16个镇街58个行政村开展改革试点。

6、生态

27条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决打赢碧水攻坚战。全面巩固提升治水成果,乘势而上推进西枝江、潼湖流域及各级河涌系统治污、精准治污,27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确保淡水河紫溪等9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稳定达标。新建、续建仲恺第七污水处理厂三期等6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万吨/日。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网500公里。完善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农村和民宿等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进一步提升城乡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

提升固废处理处置能力。以点带面、因地制宜推进垃圾分类,健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处运体系,推动生活垃圾市域内就近跨县区处置。新建、升级改造13座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增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2000吨,确保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率达100%。

精心呵护“惠州蓝”。出台实施扬尘管理条例,强化扬尘污染源管控。积极发展绿色交通,推动高排放车辆淘汰和治理改造,全市公交车电动化比例达100%。积极参与珠三角臭氧污染协同控制,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5%以上。

大力实施生态修复。争创省级森林小镇2个,绿化美化120个森林村庄。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开展岸线和海岛整治修复,建设美丽海湾。治理地质灾害点22处,复绿矿山30处,推动生态系统恢复与再生。

7、民生

新增学位5万个以上

2020年,惠州将更加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政府一般性支出压减10%,集中财力确保承诺的民生事项必须落到实处、一件一件办好。

其中,在教育方面,惠州将深入实施基础教育全程质量监测评价;新增公办(含公办性质)幼儿园25所以上,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80%,学前教育学位增加2万个以上;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0所,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5万个、普通高中学位5000个以上。推动市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教育;探索与深圳合作建设综合教育基地;支持惠州学院建设大亚湾精细化工学院等特色产业学院,建成省市共建的科技产业大楼,引进国内著名高校来惠州合作办高水平大学。

在医疗方面,将支持市中心人民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医疗高地。推动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复退军人医院共建共享,完成市第一人民医院扩建工程。狠抓基层医疗机构提标升级,建成7个县级公立医院并投入使用,完成3个县“第二人民医院”主体工程,全市新增住院床位2500张。 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市域内住院率提升到95%、县域内住院率提升到80%,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镇,就地就良医。

在稳就业方面,惠州提出,今年将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000人以上。建成省市共建的惠州人力资源产业园,完善失业人员再就业机制,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组织开展400场以上招聘活动。

织牢底线民生保障网。坚持“房住不炒”,全面落实因城施策,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力度。健全长者乐享善为机制。建立长者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提升长者服务水平,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落实养老服务设施用房、用地,推动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惠州开放大学加挂老年大学牌子,加快建设惠城、龙门等老年大学,实现“一县(区)一所老年大学”,破解老年大学“一位难求”困局。搭建长者人才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建立长者人才服务窗口。

在文化建设方面,惠州提出,擦亮“岭东雄郡”文化品牌,开发省港大营救古驿道、高潭革命老区等红色文化资源,参与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创作以“岭东雄郡”为主题的大型交响音乐史诗,推出一批群众欢迎的本土文艺精品。推行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做好公共空间体育休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新建22片足球场地、完成市中心区5个公园体育设施升级改造,构建“15分钟健身圈”,努力让群众文体生活就近方便、多姿多彩。

8、营商环境

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改善年”活动

营商环境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惠州提出,今年将继续瞄准国内外最优最好最先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从方便行政管理转向方便群众办事,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充分释放蛰伏的发展潜能。

提升政府整体效能。统筹市县(区)一体化运作,凡涉及多层级多部门的工作,一件事授权一名领导、一个单位牵头,一抓到底。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行政审批产生的非涉密信息,各相关部门无条件开放共享共用。持续开展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规范社会信用核查和联合惩戒,完善信用修复机制,让诚信文化成为惠州时尚。

打通企业开办经营和群众办事堵点。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企业退出难”问题、“行政审批效率不够高”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证明多、流程繁”问题,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提升全流程网办事项比例,再推出35项无人干预“智惠批”事项、88个主题式专项服务,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办好。建成市民服务中心,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加快工业项目落地建设。优化审批流程,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推动报批报建事项全流程网办,进一步合理压缩审批时限。强化投资项目事前咨询辅导,建成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进服务信息系统。全面推行工业项目用地清单制、供地“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扩大联合测绘、审图和验收覆盖面,探索全面取消工业项目施工图审查。加大用地保障,用地指标继续向工业倾斜,今年新增用地指标继续保持60%以上用于工业。开展投资项目“一对一”主题式专项服务,确保2014年以来已供地工业项目100%开工、80%竣工。全面清理闲置土地,盘活土地2万亩以上。健全重大项目建设保障机制。

采写:南都记者蔡雯

编辑:黄亚岚

上一篇: 最高法:长江沿线已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

下一篇: 美伊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加州受命再加强安保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