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锋:构建广东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格局

时间:2021-06-24 06:02:14   热度:37.1℃   作者:网络

  

  图片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医药强省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广东中医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一脉,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独具魅力。广东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于2006年启动实施建设中医药强省战略,构建起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对外交流“七位一体”全面振兴格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把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位置,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扎实推动第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中医药发展总体水平居于前列。中医医疗资源总量规模大、服务能力强。每年中医医疗服务人次突破2亿,拥有全国门诊量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医医院,省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数量为全国最多。在2018、2019年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进入前100名的医院数量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全省中医药教育资源与科研资源充足。中医学本科专业开办高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均居全国前列,首个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广东。全省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省内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数量居全国首位,中医药文化创新创作活跃。全省中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亿元,中药消费市场规模居全国首位,省内有16个中药中华老字号,有全国最大的中成药、中药破壁饮片生产企业。中医药对外交流活跃,广东青蒿素抗疟药物和方法为世界清除疟疾提供“中国方案”,成为我国外交名片。

  多项中医药发展举措引领示范。在历年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过程中,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创造了多个“全国率先”。率先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并成立了高规格的中医药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率先开展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构建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取得突出成效。率先成立省级中医药标准化技术组织,有力促进了中医药的规范化发展。率先举办首个国家级中医药发展学术会议——珠江会议,有力推动中医药学术繁荣。率先面向全国挖掘保护传承民间中医技艺,连续十二年开展“杏林寻宝”活动。率先开展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评定,拓展了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外延。率先开展中医“经典病房”建设,促进中医药在危急重症救治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率先探索中药“智慧药房”服务模式,成为“互联网+中医药”服务的成功范例。率先为中药材资源保护开展地方立法,制订实施《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率先出台《关于连锁中医医疗机构管理的试行办法》,引领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连锁化规模化发展。率先设立首个由非政府组织举办的中医医学奖项——邓铁涛中医医学奖,创新中医药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全国中医药大会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高位推动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高规格召开全省中医药大会,省委书记讲话,省长主持会议,省委常委全体出席,全省各市县两级常委班子等8600多人参会。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广东省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一系列强有力举措,系统描绘了广东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的“施工蓝图”。

  “十四五”中医药工作决策部署

  展望“十四五”,广东中医药战线将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建高地、育名医、补短板、强基层、推创新、兴产业、扬文化、保健康”并举,以构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格局为主线,全面推进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推动广东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建高地,推动中医药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医医院,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和省级高水平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培育中医名院。建设形成一批岭南特色鲜明、群众体验良好、总体实力领先、服务全国中医药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局的高水平中医医院群。实施19个国家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4个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临床诊疗技术突破与能力持续提升项目和208个省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中医优势专科专病领域打造区域一流、国内领先的中医名科,推动中医(骨伤)科创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室建设,抓好“登峰计划”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建立非中医医院的中西医会诊制度,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健全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机制,建设省传染病中医药防治指导中心(省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中心),提升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

  育名医,培养大批中医药人才。实施“葛洪中医药人才计划”,培养和造就100名中医药领军人才。对接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加强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等重点学科建设,推动江门、湛江、云浮等市中医药职业院校建设。建成全省名老中医传承服务平台。持续推进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建设33个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和基层人才培养基地,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能力。依托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40个临床医学领域中医重点学科。依托三级甲等医院传染病专科、学科,建设10个中医(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重点学科,培养多学科融合中医传染病防治人才,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中医疫病救治队伍。实施中医师承“薪火工程”,开展对口师承带教,遴选100位名医名家,带教200名基层人员,推动名医资源辐射基层。

  补短板,健全中医药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市、县(市、区)明确承担中医药管理职能的机构,合理配置人员力量。进一步加大对地市和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投入,实现各地级以上市三级中医医院全覆盖,30万以上常住人口县二甲中医医院全覆盖。加强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推进三级中医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和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推进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络视频平台建设。推进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标准建设,提升基层中医医院互联网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互联网+中医药”“人工智能+中医服务”建设,推广移动医疗、智慧医疗、智慧中药房等新型服务模式。

  强基层,打造群众身边的中医药服务主阵地。以创建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抓手,推进基层中医药工作建设。实施县域中医药人员“县管镇用”,全面落实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不低于执业医师总数的20%。支持紧密型县域中医医共体建设,加强医疗联合体中医药工作,建立以健康为中心、防治结合的县镇村三级整合型中医药服务新体系。落实农村订单定向每年免费培养500名中医专业学生。实施全省17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基层中医馆能力再提升工程,配备中医特色诊疗设备,强化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提升人民群众中医药获得感。

  推创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药筛选评价中心,加快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整理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组建岭南古方技法研究院,做好古方技法的抢救、整理和保护工作,推动老药新用、古法活用。开展我省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研究,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建设一批科技支撑平台,加强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建设,推进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省中医药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建设。新建10家广东省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发挥中医药在防治重大传染病中的独特作用。建立广东省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中心,加强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能力建设。在省科技计划中支持开展防治重大、难治、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临床研究,推动中药新药和中医药装备研发,开展中医药标准化研究。争取国家支持,携手港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打造中医药临床科研新高地。

  兴产业,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岭南中药材质量安全监管,规范中药材种植养殖、种源及全过程溯源管理。开展重要南药野外资源调查,编制《广东重点保护野生南药植物名录》,建设广东重要南药资源保育基地和具有岭南特色高品质林药仿生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一批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符合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中药材产业化基地,打造一批岭南中药材专业村、专业镇,布局建设100个岭南特色中药材种(养)殖基地和中药材农业林业产业园。开发一批药食同源产品,建设一批岭南中药材产业化技术支撑平台,实现规范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饮片现代生产模式,探索推进岭南中药材网上交易市场建设。鼓励中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建立覆盖中药材种质资源、种植采收、产地加工、炮制生产、调配使用等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的中药全产业链规范化质量标准体系,开展中药煮散饮片试点。推动中药企业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应用新模式,发展新业态,拓展新服务,促进中药产业数字化发展。

  扬文化,传承岭南中医药文化。编撰岭南中医药文库,策划推出中医药文化节目,创作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或网络视频,鼓励引导广电、网络视听平台开办传播岭南中医药文化知识栏目。加快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将中医药知识和中医经典故事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促进中医药进农村、社区、部队、机关、校园、企业,提升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大力保护岭南中医药文化遗产,加强中医药文物保护与文化展示机构建设,支持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高标准增建展馆,建设辐射港澳的高水平中医药文化宣传平台。推进30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传承创新独具特色的岭南中医药文化,开发具有岭南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打造一批融中医药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医药特色小镇”。推进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化粤港澳台中医药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实施岭南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项目。

  保健康,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遴选20个中医优势病种实施强优提质工程。依托省级中医“治未病”服务质量控制管理中心,建设亚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服务平台和常见重大慢性疾病的中医慢病管理示范平台,优化推广20个特色中医“治未病”特色方案。实施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高水平中医药特色康复医院,加强100个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等,制定推广15个中医康复方案。加快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中的优势作用。支持社会办中医,提高中医药服务社会供给。■

  


原文链接:http://szyyj.gd.gov.cn/zwyw/gzdt/content/post_3327742.html

上一篇: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获评首批湖南省...

下一篇: 百名书记下基层,学史力行为人民——湖南中...


 本站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