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烫食物和食管癌风险关联 超5万人随访10年得出安全温度

时间:2019-03-31 09:58:43   热度:37.1℃   作者:网络

  相比较于喜欢喝温热或冷茶饮的人,报告偏爱“非常热”的茶饮的人群食管癌风险增加了141%。

  “趁热吃”大概是中国人餐桌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对话之一。食物过烫和食管癌风险有关的证据越来越多,但到底多热才算过烫?到目前为止,对于这个温度界限,大多研究都没有得出确切数值。

  最近一项来自国际研究团队的大型前瞻性研究对超过5万人随访10年,再次强烈印证了过烫的热饮和食管癌风险的关联,也带来了可参考的安全温度。

  吃得过烫可能增加癌症风险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有证据表明,食物过烫导致的食管细胞损伤可能是重要的生物学机制。

  另一方面,由于“多喝热水”是个更为普遍的习惯,这方面的研究也大多基于人们的茶饮习惯来分析与癌症发病的关联。但让科学家们头疼的是,人们往往难以反馈准确的温度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超过65℃的过烫饮品列为潜在致癌物质。但在当时发表于《The Lancet Oncology》的报告中,IARC咨询小组也指出,关于过烫饮品致癌的直接证据有限,65℃的界定是基于动物研究的发现。

  为了获得更确切的数据,来自德黑兰医科大学、美国癌症协会、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IARC、英国剑桥大学等科学机构的国际团队在伊朗东北部的Golestan地区开展了这项前瞻性研究。水和茶是当地居民唯一经常喝的饮料,但只有喝茶时他们喜欢喝得烫一点。在2004-2008年间,研究人员搜集了50,045名40-75岁成人的相关信息,包括社会经济状况、饮食质量、吸烟状态、饮茶习惯等细节。

  为了更好地解决温度准确性的问题,研究人员在研究初期还设置了一个有意思的环节。他们为每位受试者提供了两杯茶,一杯用来喝,一杯用来同时测量水温。从75℃开始,研究人员会请受试者啜饮一小口,并反馈是否接近他们平时喝茶的温度。如果受试者觉得太烫了,那么等水温下降5℃之后再询问。如此往复,直到60℃以下。

  此后,研究人员通过电话和家庭访视对受试者的健康状况进行随访,并参考当地卫生部门的癌症病例和死亡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位随访时间为10.1年,共确定了31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在对多个影响因素进行调整后,研究人员发现:

  根据客观测量的水温,相比较于喝茶水温低于60℃,喜欢喝≥60℃热茶的人群得食管癌的风险增加了41%。如果同时考虑饮用量,与那些每天饮茶少于700ml且温度<60°C的人相比,在≥60°C的温度下至少喝700ml茶的人群食管癌风险几乎翻了一番,增加约90%。

  根据受试者自我感受的偏好,相比较于喜欢喝温热或冷茶饮的人,报告偏爱“非常热”的茶饮的人群食管癌风险更是增加了141%。

  从泡茶到喝茶的间隔时间来说,相比那些间隔6分钟以上的人,泡完茶不到2分钟就喝的人食管癌风险增加51%。

  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进一步的证据。虽然研究对象主要是伊朗人群,但中国也是全球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和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关。比起IARC的建议,这项研究提醒,或许还能吃得再“温”一点,至少对喝茶来说,高于60℃和癌症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60℃是个什么概念?大部分人在接触近50℃的物体表面时就会开始感到不适。60℃的饮料或食物在入口时,还是有相当的刺激感的。因此,只要稍加注意,拒绝过烫的饮食并不难做到。另外,虽然过烫的茶有潜在致癌风险,但只要水温适宜,仍然有大量研究支持喝茶的健康益处。

  参考资料:

  [1] Islami F, et al., (2019). A prospective study of tea drinking temperature and risk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t J Cancer, 10.1002/ijc.32220

  [2] Hot Tea Really Does Increase Cancer Risk, So Here's The Recommended Safe Temperature. Retrieved March 27, 2019, from https://www.sciencealert.com/drinking-your-tea-hot-nudges-up-your-risk-of-cancer-now-we-know-what-that-means

  [3] Loomis D, et al., (2016). Carcinogenicity of drinking coffee, mate, and very hot beverages. The Lancet Oncology, 10.1016/S1470-2045(16)30239-X

上一篇: 重度抑郁症新药获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下一篇: ADA推荐糖尿病人使用Vascepa、达...


 本站广告